秸秆还田不同年限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邹洪涛 [1 ]
关松 [2 ]
凌尧 [1 ]
范庆锋 [1 ]
张玉龙 [1 ]
黄毅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2]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年限; 有机碳含量; 腐殖质组分;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3.06.020
中图分类号
S153.62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针对当前旱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实际,探讨秸秆还田后不同年限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秸秆还田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0~20 cm(表层)差异不显著,20~40 cm(亚表层)第三年显著高于第二年;土壤腐殖质各组分有机碳的含量均是0~20 cm大于20~40 cm,但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差异减小;秸秆还田第三年和第二年相比,FA含量降低,HA、Hu含量以及PQ值都有所增加,表明秸秆还田三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腐殖化程度增加。研究结果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98 / 14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及微生物量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J].
王磊 ;
陶少强 ;
夏强 ;
朱林 .
土壤通报, 2012, 43 (04) :810-814
[2]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J].
万晓晓 ;
石元亮 ;
依艳丽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03) :7-11
[3]   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慕平 ;
张恩和 ;
王汉宁 ;
方永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3) :291-296
[4]   不同有机物料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差异性的研究 [J].
李建明 ;
吴景贵 ;
王利辉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8) :1608-1615
[5]   连续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轮换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J].
朱利群 ;
张大伟 ;
卞新民 .
土壤通报, 2011, 42 (01) :81-85
[6]   秸秆覆盖对套作玉米苗期根系发育与生理特征的影响 [J].
邹聪明 ;
王国鑫 ;
胡小东 ;
张云兰 ;
薛兰兰 ;
Shakeel Ahmad Anjum ;
王龙昌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3) :496-500
[7]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J].
张星杰 ;
刘景辉 ;
李立军 ;
段宇坤 ;
王智功 ;
苏顺和 .
土壤通报, 2009, 40 (03) :542-546
[8]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产量的影响 [J].
李凤博 ;
牛永志 ;
高文玲 ;
刘金根 ;
卞新民 .
土壤通报, 2008, (03) :549-552
[9]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J].
余延丰 ;
熊桂云 ;
张继铭 ;
万炎生 ;
苏运河 ;
彭红 ;
孙爱红 .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02) :169-171
[10]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J].
王应 ;
袁建国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S2) :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