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间测产和实际产量转换系数实证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向东
吕风荣
张德奇
杨程
王汉芳
邵运辉
方保停
岳俊芹
马富举
秦峰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 测产系数; 公顷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小麦田间测产与实际产量的折算系数长期以来一直采用0.85,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发现实打验收和实收产量往往高于这一系数折算后的理论产量,导致在测产系数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幅度上颇存争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利用连续7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结果,结合大田取样测产和实打收获案例,对田间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之间的转换系数(即测产系数)进行了系统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实测千粒重进行产量估算时,测产系数平均为0.85,而使用常年千粒重时平均为0.92。由于千粒重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因此建议在田间理论测产中使用当年实测千粒重时,折算系数采用0.85;使用常年千粒重时,测产系数采用0.90。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全生育期增温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曹敏旭.南京农业大学.2012, 01
[2]   如何提高棉花测产的准确性 [J].
陈莉 ;
班战军 ;
李继军 ;
谭树新 .
中国棉花, 2014, 41 (05) :41-41
[3]   冬小麦测产系数研究 [J].
何盛莲 ;
吴政卿 ;
方保停 ;
杨会民 ;
罗鹏 ;
杨攀 ;
李巍 ;
雷振生 .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02) :475-480
[4]   大田作物理论测产中八五折扣系数合理性的探讨附视频 [J].
张兰清 .
中国棉花, 2012, (02) :29-31
[5]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赵倩 ;
姜鸿明 ;
孙美芝 ;
李林志 ;
辛庆国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07) :42-45
[6]   玉米倒伏后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分析 [J].
袁刘正 ;
柳家友 ;
付家峰 ;
吴伟华 ;
闫海霞 ;
赵月强 ;
李潮海 .
作物杂志, 2010, (02) :38-40
[7]   持续干旱对大田小麦光合作用及千粒重的影响 [J].
刘明学 ;
李邦发 ;
李琼芳 ;
候良玉 ;
徐凤亭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3) :10929-10931+10959
[8]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应用生态学报.2009, 06
[9]   河北省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影响分析 [J].
史印山 ;
尤凤春 ;
魏瑞江 ;
郝立生 ;
杨海龙 .
气象科技, 2007, (05) :699-702
[10]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刘世平 ;
陈后庆 ;
陈文林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张洪程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5) :85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