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干岛”对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王喜全
龚晏邦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高温闷热天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城市干岛”; 人体舒适度;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北京1940~2000年的气候资料,对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20世纪40~70年代,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日数逐年代减少;70~90年代,高温闷热天气日数逐年代增多.虽然上述年代高温闷热天气日数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但高温闷热天气日数在40年代最多,而不是在相对最热的90年代(90年代的平均气温比40年代高1.0℃左右).从形成北京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天气系统和北京地区高温闷热天气日数与副热带高压活动的相关性的分析来看,90年代的高温闷热天气日数应比40年代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了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分析了8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城市干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虽然8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的气温也和全球其他地方一样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夏季的"城市热岛"强度也呈现增强的趋势,进而增加了北京夏季发生高温闷热天气的可能性,但由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干岛"效应使北京城区夏季的相对湿度减小,加上高温时人体舒适度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更敏感,从而对冲掉了部分由于气温变暖和城市热岛增强而增加北京发生高温闷热天气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43 / 10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北京城市化发展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
    郑思轶
    刘树华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2) : 123 - 133
  • [2] 北京集中绿化区气温对夏季高温天气的响应
    王喜全
    王自发
    郭虎
    龚晏邦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1) : 39 - 44
  • [3] 华北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特征的分析
    卫捷
    孙建华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 453 - 463
  • [4] 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的东西偏移和对流层低层环流变化的主要模态的关系
    陆日宇
    李颖
    ChanSu Ryu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4) : 546 - 550
  • [5]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特征
    王喜全
    王自发
    郭虎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5) : 627 - 636
  • [6]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任国玉
    初子莹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 701 - 716
  • [7]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统计特征
    占瑞芬
    李建平
    何金海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5, (18) : 96 - 100
  • [8] 北京城市化进程与热岛强度关系的研究
    林学椿
    于淑秋
    唐国利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7) : 882 - 886
  • [9] 石家庄高温闷热天气气候特征与预报方法
    连志鸾
    尤凤春
    [J]. 气象, 2005, (06) : 55 - 60
  • [10] 青岛近百年气温变化特征
    陈志梅
    刘秦玉
    沈小野
    李洁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 189 - 19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