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供养”:集体产权改革后的农村养老新次生模式——兼论农村传统养老模式

被引:3
作者
杜园园 [1 ,2 ]
苏柱华 [1 ,2 ]
甘阳英 [1 ,2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集体供养; 农村股份合作经济; 土地增值收益; 股份分红; 老年农业;
D O I
10.13842/j.cnki.issn1671-816x.2017.12.002
中图分类号
D669.6 [中、老年]; F321.32 [集体所有制];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04 ;
摘要
在传统伦理价值沦陷的村庄,基于"反馈"理念下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了变故,老年人只能开启"自养模式"。由于在劳动力市场上丧失了竞争优势,老年人只能依靠在家耕种土地维持基本生存,实现个体养老。与内陆集体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不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由于集体经济发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用集体经济收益展开以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的养老供给机制。通过以村集体为单位为老年人购买养老保险,提供股份分红以及开展各项福利性活动,形成了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集体供养老人"的新次生模式。然而,研究发现,"集体供养"模式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因过度依赖村集体,家庭成员的养老意识明显下降;因集体股面临被取消,集体组织养老负荷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应同时重视发挥村集体和家庭的双重作用,要让老年人既能感受到村社集体的温暖,也能够享受家庭带来的天伦之乐。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反思.[D].周卉.吉林大学.2015, 08
[4]   农村“代际剥削”的路径与机制 [J].
陈锋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 (02) :49-58
[6]   农民自杀的空间社会学分析 [J].
刘燕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03) :22-26
[7]   养老倒逼婚姻:理解当前农村早婚现象的一个视角 [J].
王德福 .
南方人口, 2012, 27 (02) :37-43
[8]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革面临创新——基于“龙岗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J].
罗必良 ;
潘光辉 ;
吴剑辉 ;
广新力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1-10+23
[9]   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的历史沿革、特点及成因 [J].
张仕平 ;
刘丽华 .
人口学刊, 2000, (05) :35-39
[10]  
社会学教程.[M].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