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油气圈闭勘探之发展现状

被引:17
作者
杨国臣
于炳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隐蔽油气圈闭; 成因类型; 分类; 勘探理论; 勘探技术与方法; 研究现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首先论述归纳了已发现隐蔽油气圈闭的主要种类,划分为地层-岩性型油气圈闭、复杂隐蔽构造型油气圈闭、复合型油气圈闭三大成因类型,依据形成油气圈闭的储、盖、运、圈、保条件中的主控因素,每一大类可包括储集体隐蔽型、油气储集空间隐蔽型、封盖条件隐蔽型、油气运移充注条件隐蔽型、圈闭形态与结构隐蔽型、圈闭构造位置隐蔽型、圈闭形成动力学条件隐蔽型、油气藏流体性质隐蔽型和保存条件隐蔽型9种简单因素控制型隐蔽油气圈闭,以及复杂因素控制型隐蔽油气圈闭,共10种类型;然后综述了当前隐蔽油气圈闭的基本勘探理论和勘探技术与方法,强调多技术学科的联合是实现隐蔽油气圈闭勘探突破的根本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M].邓宏文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2]  
非构造油气藏.[M].胡见义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3]  
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M].《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编辑部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J].
张厚福 ;
徐兆辉 .
岩性油气藏, 2008, (01) :114-123
[5]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J].
庞雄奇 ;
陈冬霞 ;
张俊 .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1-8
[6]   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其在吉林扶余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孙思敏 ;
彭仕宓 .
物探与化探, 2007, (01) :51-54+96
[7]   准噶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方法 [J].
蔡刚 ;
姚清洲 ;
李双文 ;
吕锡敏 ;
龚洪林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06) :692-696+612+725
[8]   板桥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 [J].
黄传炎 ;
廖远涛 ;
张青 ;
刘军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6, (06) :6-9+5
[9]   数学地质方法在储层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为例 [J].
吕红华 ;
夏正楷 ;
江波 ;
任明达 ;
李有利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462-469
[10]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现状与展望 [J].
李日容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1)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