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被引:43
作者
梁涛 [1 ,2 ]
陈轩敬 [1 ]
赵亚南 [1 ]
黄兴成 [1 ]
李鸿 [1 ]
石孝均 [1 ,3 ]
张跃强 [1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重庆市北碚区种子管理站
[3] 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
关键词
稻田; 基础地力; 产量; 施肥;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单季稻种植区之一。研究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评价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盆地稻田地力的保育培肥和区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2005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布置的474个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点,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钾(PK)、氮钾(NK)、氮磷(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分析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现状、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及其之间的关系,基于水稻产量评价不同基础地力稻田的施肥效果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调研四川盆地水稻研究结果,分析30多年来稻田基础地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调研表明,四川盆地田基础地力稳定提升,2000年以来稻田基础地力产量在5.6—6.4 t·hm-2,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高了1.5 t·hm-2,地力贡献率也上升6.7%。田间试验表明,基础地力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75.9%和24.1%—32.6%。四川盆地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103—120、23.2—27.5和139—185 kg·hm-2,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8.2%、88.8%、90.8%,而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低于30%,且氮肥的增产效果高于磷肥和钾肥。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均表现为成都平原>盆地中部浅丘区>盆地周边丘陵区>盆地东部丘陵区;土壤基础地力越高越容易实现水稻高产,土壤基础地力与土壤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越高,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越高。【结论】提高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降低高产对肥料的依赖性,有利于水稻的可持续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4759 / 47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J].
宇万太 ;
姜子绍 ;
周桦 ;
马强 ;
沈善敏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6) :54-58
[22]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 [J].
黄欠如 ;
胡锋 ;
李辉信 ;
赖涛 ;
袁颖红 .
土壤学报, 2006, (06) :926-933
[23]   Changes in topsoil organic carbon of croplands in mainland China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J].
Huang Yao ;
Sun Wenjuan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 (15) :1785-1803
[24]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黄宇 .
生态学报, 2005, (03) :513-519
[25]   结实期水分与氮素对水稻氮素利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J].
陈新红 ;
徐国伟 ;
王志琴 ;
杨建昌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2) :35-40
[26]   长期水旱轮作条件下紫色土养分供应能力的研究 [J].
王定勇 ;
石孝均 ;
毛知耘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2) :120-126
[27]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J].
田秀英 ;
石孝均 .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