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被引:43
作者
梁涛 [1 ,2 ]
陈轩敬 [1 ]
赵亚南 [1 ]
黄兴成 [1 ]
李鸿 [1 ]
石孝均 [1 ,3 ]
张跃强 [1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重庆市北碚区种子管理站
[3] 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
关键词
稻田; 基础地力; 产量; 施肥;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单季稻种植区之一。研究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评价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盆地稻田地力的保育培肥和区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2005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布置的474个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点,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钾(PK)、氮钾(NK)、氮磷(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分析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现状、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及其之间的关系,基于水稻产量评价不同基础地力稻田的施肥效果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调研四川盆地水稻研究结果,分析30多年来稻田基础地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调研表明,四川盆地田基础地力稳定提升,2000年以来稻田基础地力产量在5.6—6.4 t·hm-2,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高了1.5 t·hm-2,地力贡献率也上升6.7%。田间试验表明,基础地力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75.9%和24.1%—32.6%。四川盆地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103—120、23.2—27.5和139—185 kg·hm-2,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8.2%、88.8%、90.8%,而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低于30%,且氮肥的增产效果高于磷肥和钾肥。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均表现为成都平原>盆地中部浅丘区>盆地周边丘陵区>盆地东部丘陵区;土壤基础地力越高越容易实现水稻高产,土壤基础地力与土壤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越高,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越高。【结论】提高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降低高产对肥料的依赖性,有利于水稻的可持续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4759 / 47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Identifying entry points to improv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in Taihu Basin, China[J] . Li Ma,Shuyi Feng,Pytrik Reidsma,Futian Qu,Nico Heerink.Land Use Policy . 2013
[12]  
Chapter 1 Soil Organic Matter[J] . A. Edward Johnston,Paul R. Poulton,Kevin Coleman.Advances in Agronomy . 2009
[13]   China [J].
Eng, David L. ;
Ruskola, Teemu .
SOCIAL TEXT, 2009, 27 (03) :63-66
[14]  
The rol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maintain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yield stability of cereals in China[J] . Genxing Pan,Pete Smith,Weinan Pan.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08 (1)
[15]   Ratios between estimates of microbial biomass content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soils [J].
Dilly, O ;
Munch, JC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8, 27 (04) :374-379
[16]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J].
张祥明 ;
郭熙盛 ;
武际 ;
王允青 ;
李霞红 ;
陈景道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5) :131-135
[17]   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J].
汤勇华 ;
黄耀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5) :1070-1078
[18]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J].
张福锁 ;
王激清 ;
张卫峰 ;
崔振岭 ;
马文奇 ;
陈新平 ;
江荣风 .
土壤学报, 2008, (05) :915-924
[19]   不同利用方式和肥力红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物理性质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王艳玲 .
土壤学报, 2008, (03) :459-465
[20]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李娟 ;
赵秉强 ;
李秀英 ;
Hwat Bing So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1) :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