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被引:35
作者
王熹
陶龙兴
黄效林
闵绍楷
程式华
不详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 杭州
[4] 杭州
关键词
水稻旱作法; 叶龄; 光合效率; 根系伤流; 玉米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两系)及协优9308(三系)为材料,比较研究灌溉稻田旱作法与常规灌溉法水稻的生育与生理持性。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不因旱作改变全生育总叶片数,但播种至齐穗期因旱作缩短4~8 d,幼穗发育(拔节期)未见明显差别,说明旱作水稻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旱作法水稻单丛叶面积大于常规灌溉稻,叶面积指数小于常规灌溉稻。水稻根系单丛干重因旱作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有明显增加,并营造了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重根深的土壤环境。结果还表明,水稻旱作法有益于构建由大个体构成的高生物产量的群体,抽穗后生物产量占全生育期生物产量近40%;但是,旱作法对水稻也有诸多不利的生理影响,其一是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系生理活性下降,表现在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根系呼吸强度均较低;其二是灌浆—成熟期稻株剑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叶片气孔阻抗高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因此,进一步提高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产量水平,其技术的主攻方向似应为提高稻株籽粒灌浆期间的生理素质,以提高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74 / 12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