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7
作者
曹洪洋 [1 ]
王禹 [1 ]
满兵 [2 ]
机构
[1] 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
[2] 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 泥石流灾害; 改进灰色关联度法; 危险性评价;
D O I
10.13476/j.cnki.nsbdqk.2015.01.021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为了对龙门山断裂影响区域的泥石流次生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影响区内45条泥石流沟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植被覆盖率、松散物质储量、纵比降和24h最大降雨量7个影响因子权重,应用此权重替代传统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均值权重,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松散物质储量和流域面积在影响因子中所占权重较大,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参考资料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改进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可为震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泥石流为例 [J].
魏斌斌 ;
赵其华 ;
韩刚 ;
张海泉 .
工程地质学报, 2013, 21 (04) :525-533
[2]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评估及对策建议 [J].
兰恒星 ;
周成虎 ;
高星 ;
程维明 ;
王治华 ;
杨志华 ;
李郎平 ;
伍宇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4) :499-504
[3]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08-1411
[4]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 [J].
刘杰 ;
易桂喜 ;
张致伟 ;
官致君 ;
阮祥 ;
龙锋 ;
杜方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04-1407
[5]   汶川地震强震区映秀地区泥石流的危险性 [J].
刘清华 ;
唐川 ;
常鸣 ;
余斌 .
山地学报, 2012, (05) :592-598
[6]   汶川强震区都江堰虹口小沟地震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J].
张惠惠 ;
马煜 ;
张健楠 ;
李丽 ;
余斌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1) :42-48
[7]   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预测 [J].
唐川 .
山地学报, 2010, (03) :341-349
[8]   四川雅安市干溪沟泥石流特征及综合治理研究 [J].
邓碧云 ;
王亮清 ;
陈剑文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0, (02) :13-17
[9]   汶川地震触发潜在性泥石流研究——以岷江上游关山沟为例 [J].
柳金峰 ;
游勇 ;
范建容 ;
吕娟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S1) (工程科学版) :70-75
[10]   5·12汶川地震诱发都江堰龙池镇干沟泥石流可能性地质分析 [J].
沈军辉 ;
朱容辰 ;
刘维国 ;
任洋 ;
章志峰 .
山地学报, 2008, (05) :5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