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矿山边坡生态建设的植被特征与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6
作者:
易扬
[1
]
王越
[2
]
辜再元
[2
]
祁有祥
[3
]
高甲荣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北京北林绿源生态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3] 江苏绿源生态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
关键词:
矿山复绿;
植物特征;
群落结构;
边坡;
建植初期;
D O I:
10.16843/j.sswc.2014.04.008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植被建植的生长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以植生基质喷射技术(Planting Material Spraying,简称PMS绿化工程技术)体系作为矿山边坡复绿的应用背景,对3个不同坡向、坡度的边坡在人工植被建植后5年内主要群落特征(物种、盖度和高度等)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1)边坡人工植被建植1周年内,数量特征总体上表现为组成简单、垂直结构不明显。刺槐、胡枝子、狗牙根、紫花苜蓿和高羊茅长势优于其他物种。2)植被建设5年后,建设效果良好,多样性和丰富度得到提高,优势度下降,均匀度趋于稳定,形成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的多年生草本+胡枝子+刺槐的植被群落,乔灌草植株根系发运良好,且豆科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的优势。3)植被越冬越夏期间,部分高羊茅出现倒伏现象,少量刺槐出现叶片萎缩,波斯菊相较于其他植物死亡植株较多,但大部分植物对于极端天气抵抗力较好,并初步形成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和较好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