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共生成藏研究

被引:44
作者
梁宏斌 [1 ]
林玉祥 [2 ]
钱铮 [1 ]
刘建军 [1 ]
于腾飞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地层; 吸附气; 游离气; 同源共生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物质基础。大量钻探成果表明,3#煤层与15#煤层是主要的吸附气含气层,而游离气一般赋存在煤层裂隙、煤层顶底板的围岩中,区内煤系地层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普遍存在同源共生的特点,具有相近的温压条件,形成统一的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在系统内部,煤层吸附气与煤层游离气、煤层游离气与围岩中游离气之间发生动态交换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体系。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压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的不对称迁移。根据煤层与其他岩层接触关系,可将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划分为3类:煤岩—顶板型、煤岩—底板型、煤岩围限型。可根据围岩岩性进一步划分为煤岩—砂岩型、煤岩—泥岩型和煤岩—石灰岩型,不同的煤岩—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含气特征。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同源共生规律的发现,为实现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合理共采奠定了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88 +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山西沁水盆地热史演化特征 [J].
承金 ;
汪新文 ;
王小牛 .
现代地质, 2009, 23 (06) :1093-1099
[2]   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 [J].
李伟 ;
张枝焕 ;
朱雷 ;
韩立国 ;
杨永才 .
沉积学报, 2005, (02) :337-345
[3]   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却事件的确定 [J].
任战利 ;
肖晖 ;
刘丽 ;
张盛 ;
雷利庆 ;
秦勇 ;
韦重韬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109-113
[4]   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 [J].
任战利 ;
肖晖 ;
刘丽 ;
张盛 ;
秦勇 ;
韦重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43-47
[5]   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J].
崔思华 ;
彭秀丽 ;
鲜保安 ;
姜红军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14-16+144
[6]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J].
李五忠 ;
王一兵 ;
崔思华 ;
鲜保安 ;
陈彩红 ;
王宪花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2) :23-26
[7]   中国煤层气分布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 [J].
赵庆波 ;
李五忠 ;
孙粉锦 .
石油学报, 1997, (04) :1-6
[8]  
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刘焕杰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