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被引:48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连承波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储层建筑结构; 单砂层; 隔夹层; 成因砂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于强调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机械运用等高程对比原则、单纯依据砂体厚度劈分等.指出在层次细分与对比过程中,不可过分拘泥于沉积砂体的层次性,而是需要对沉积过程和砂体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研究砂体本身固有的沉积学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特点,将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110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段隔夹层划分与展布 [J].
林博 ;
戴俊生 ;
陆先亮 ;
张本华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11-14+111
[2]   油田开发中后期岩相单元的细分研究 [J].
撒利明 ;
王天琦 ;
师永民 ;
鲁明春 ;
杜文博 .
沉积学报, 2002, (04) :595-599
[3]   油气储层的层次划分和对比技术 [J].
王振奇 ;
张昌民 ;
张尚锋 ;
侯国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70-75
[4]   马厂油田储层层次结构分析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汤军 ;
李少华 ;
司尚举 ;
刘华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4) :19-21+5
[5]   现代嫩江大马岗段河流沉积微相划分及其特征 [J].
马凤荣 ;
张树林 ;
王连武 ;
孙玉娟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2) :8-11+102
[6]   油藏描述中的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垦西油田K71断块东营组为例 [J].
郭秀蓉 ;
程守田 ;
刘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55-58
[7]   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模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窦之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50-52+12
[8]   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J].
赵翰卿 ;
付志国 ;
吕晓光 ;
田东辉 ;
王广运 .
石油学报, 2000, (04) :109-113+125
[9]   储层建筑结构精细描述在马厂油田堵水中的应用 [J].
许春娥 ;
赵云明 ;
陈辉 ;
韩小红 ;
冯家方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0, (02) :154-155+159
[10]   河流相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 [J].
赵霞飞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4) :35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