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段隔夹层划分与展布

被引:29
作者
林博 [1 ]
戴俊生 [1 ]
陆先亮 [2 ]
张本华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孤岛油田; 中一区; 隔夹层研究;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依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的地质特点,处理了区段内1 00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对分布于研究区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共划分出8个砂层组、17个单砂层.7个隔层和9个夹层.对隔层展布及砂体单元内夹层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在G2,G5,G6和G7下部单元的顶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主力油层馆532,531和541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较小,剩余油饱和度较低,但可采剩余油绝对数量较大;馆51、馆52、馆542、馆55、馆56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111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泥质隔层的层次分析——以双河油田为例 [J].
张昌民 ;
尹太举 ;
张尚锋 ;
李少华 ;
王大海 ;
刘军 .
石油学报, 2004, (03) :48-52
[3]   临南油田隔层类型划分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J].
朱东亚 ;
胡文瑄 ;
曹学伟 ;
陈庆春 .
地球科学, 2004, (02) :211-218+223
[4]   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 [J].
张吉 ;
张烈辉 ;
胡书勇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4) :1-3+75
[5]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6]   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J].
陈程 ;
孙义梅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2) :24-27+68
[7]   潜山油藏内幕隔层及断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J].
张淑娟 ;
刘大听 ;
罗永胜 .
石油学报, 2001, (06) :50-54+3
[8]   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隔夹层划分及描述 [J].
高兴军 ;
宋子齐 ;
谭成仟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10-13+5
[9]   厚油层内部相结构模式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 [J].
陈程 ;
贾爱林 ;
孙义梅 .
石油学报, 2000, (05) :99-102+1
[10]   曙二区缓坡浊积岩储层隔夹层研究 [J].
李琳,任作伟,林承焰,侯边华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3) :8-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