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力竭运动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梁宜 [1 ]
方剑乔 [2 ]
汪存信 [2 ]
马桂芝 [2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经皮穴位电刺激; 乳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8.02.013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力竭运动大鼠的抗运动性疲劳效应,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5级递增跑台运动建立力竭运动大鼠模型。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9)、运动组(n=9)和TEAS组(n=9)。TEAS治疗选穴"足三里",电针参数:施以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mA,时间30 min,左右交替,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力竭运动后,记录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用乳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乳酸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TEAS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运动组(P<0.05)。②运动组血浆乳酸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和TEAS组(P<0.05)。③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血浆SOD活性无显著性变化,但MDA含量升高却十分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SOD/MDA比值显著降低(P<0.05);TEAS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其SOD/MDA比值明显高于运动组(P<0.01)。结论:TEAS"足三里"穴可有效抗运动性疲劳,可能是通过其减少血乳酸堆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实现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所致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研究进展附视频 [J].
张陵 ;
万宁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 (09) :1104-1108
[2]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抗大鼠运动性疲劳 [J].
吴立红 ;
方剑乔 ;
邵晓梅 ;
董晓敏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40) :114-117
[3]   低频电针及音乐电针对有氧耐力性运动疲劳的康复疗效评价 [J].
李靖 ;
王旭东 ;
潘利萍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08) :581-584
[4]   针灸足三里穴对训练后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李红 ;
许可 ;
熊静宇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6) :78-80
[5]   运动与氧化应激的预适应 [J].
朱红军 ;
江钟立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02) :58-60
[6]   力竭运动对大鼠纹状体、中脑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J].
王斌 ;
张蕴琨 ;
李靖 ;
蒋晓玲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2, (03) :248-252
[7]   针灸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J].
朱梅菊 ;
高顺生 ;
李红 ;
熊静宇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2) :16-18
[8]   经穴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J].
方剑乔 ;
赵天征 ;
陈海英 .
针刺研究, 2001, (01) :21-24
[9]   Effect of the intensity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requirement [J].
Wang, BG ;
Tang, J ;
White, PF ;
Naruse, R ;
Sloninsky, A ;
Kariger, R ;
Gold, J ;
Wender, RH .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1997, 85 (02) :406-413
[10]  
李忠仁主编.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