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微治理的运行基础与实践机制——以湖北省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为例

被引:41
作者
李永萍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小微治理; 运行基础; 实践机制; 群众动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基层治理具有小微治理的特性,单纯采用运动式治理和常规治理的方式难以达到基层"善治"状态。以国家的资源输入为契机,以村庄的利益密度以及社会资本为基础,湖北省秭归县的"幸福村落建设"激活了小微治理机制,具体表现为非正式的群众动员机制、内部化的利益平衡机制和微观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小微治理促进了群众参与,降低了治理成本,实现了基层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共赢。在探索小微治理常态化路径的同时防止其正式化,是小微治理持续运行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4+155 +1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4]   从“失落”的村民自治迈向有效的协同共治——基于金华市乡村治理创新实践分析 [J].
鲁可荣 ;
金菁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 (03) :57-66
[5]   村民自治的运行难题与重构路径——基于一项全国性访谈的初步探讨 [J].
刘伟 .
江汉论坛, 2015, (02) :64-69
[6]   论基层运动型治理——兼与周雪光等商榷 [J].
欧阳静 .
开放时代, 2014, (06) :180-190+9
[7]   利益相关: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产权基础 [J].
邓大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3 (04) :9-16+2
[8]   “资源消解自治”——项目下乡背景下的村治困境及其逻辑 [J].
李祖佩 .
学习与实践, 2012, (11) :82-87
[9]   村级治理机制创新的实验探索——四川省成都市“村民议事会”调查 [J].
陈艺 .
农村经济, 2012, (10) :18-21
[10]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