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争论的再思考

被引:8
作者
司伟攀
机构
[1] 郑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有关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争议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不变论、降低论、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等观点。但通过综合分析,不变论应是目前的最优选择。在应对触法少年的问题上,需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在刑法之外寻出路,而不能一"降"了之。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之研究.[A].王晋繁;王琳;.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2011,
[2]   涉罪未成年人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构建 [J].
王贞会 ;
范琳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 (03) :40-47
[3]   触法行为干预与二元结构少年司法制度之设计 [J].
姚建龙 ;
孙鉴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04) :41-50+157
[4]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之应对——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为借鉴 [J].
郭大磊 .
青年研究, 2016, (06) :51-59+92
[5]   犯罪心理之邻家“恶童” [J].
顾建梅 .
检察风云, 2016, (13) :38-39
[6]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不宜降低 [J].
林清红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 (01) :28-34
[9]  
理性看待刑事责任年龄制度.[N].宋英辉;.检察日报.2016,
[10]  
刑事责任年龄应否降低.[N].陈宏光;.上海法治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