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义学的发展脉络——纪念1997年刑法颁布二十周年

被引:33
作者
陈兴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教义学; 刑法理念; 学派之争; 罪刑法定原则;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7.03.001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1997年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刑法教义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97年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对传统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由此触发刑法理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我国刑法学界进入了一个理论更新与知识转型的变革时期。我国刑法学界的学派之争,给我国刑法教义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三阶层与四要件之争、形式刑法观与实质刑法观之争以及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使得我国刑法理论向着刑法教义学的方向发展。通过描述二十年来我国刑法教义学的发展脉络,可以勾勒出我国刑法学的未来走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行为、结果无价值理论哲学根基正本清源 [J].
周啸天 .
政治与法律, 2015, (01) :25-41
[2]   刑法解释中的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 [J].
劳东燕 .
法学研究, 2013, 35 (03) :122-139
[3]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4]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0, (04) :27-48
[5]   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性研究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10, 32 (04) :100-122
[6]   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J].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2009, 31 (06) :41-56
[7]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刑法学的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8, 13 (06) :96-111
[8]   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 [J].
山口厚 ;
金光旭 .
中外法学, 2008, (04) :590-595
[9]   学术之盛需要学派之争 [J].
张明楷 .
环球法律评论, 2005, (01) :50-57+114
[10]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