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田的构造厘定及动力学控制

被引:43
作者
宋传中
朱光
刘国生
牛漫兰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前陆变形带; 推覆构造; 动力学; 淮南煤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P551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淮南煤田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 ,主要构造格架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冲式断—褶构造带”。该带可分为 3个次级构造带 :南部“八公山—舜耕山构造带” ,为一由南向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北部“明龙山—上窑构造带” ,是位于淮南煤田北缘由北向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中间为“淮南扇形复向斜带” ,构成淮南煤田的主体。淮南对冲式断—褶构造带是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 ,是大别山北侧薄皮推覆构造前锋带和外缘带的主体 ,主要沿结晶基底与盖层的接触界面滑动。淮南煤田发育在“淮南扇形复向斜带”中 ,南北向的强烈挤压、对冲使得位于其中的含煤地层遭受错断、牵引而弯曲 ,直至倒转 ,严格控制着淮南煤田的构造格架和几何学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安徽淮南煤田南北缘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J].
杨为民 ;
黄文辉 .
现代地质, 2002, (03) :251-256
[2]   淮南煤田构造热演化特征与煤层气资源的初步研究 [J].
李小明 ;
彭格林 ;
席先武 .
矿物学报, 2002, (01) :85-91
[3]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J].
吴运高 ;
李继亮 ;
樊敬亮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426-433
[4]   安徽淮南下寒武统沉积环境以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J].
李越 ;
袁金良 ;
傅启龙 ;
林天瑞 .
地层学杂志, 1998, (04) :24-30+39
[5]   两淮煤田基底断块构造格局与含煤地层 [J].
程爱国 ;
李东平,江汉铨,徐静,方水宝 .
中国煤田地质, 1994, (03) :84-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