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年代研究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18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张有瑜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伊利石; K-Ar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成藏年代; 岩性地层油气藏;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的形成时间、演化特征和油气充注时间认识不清,一直没有公认的统一结论.文中对扶新隆起扶余油层岩性地层油气藏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进行了研究.在伊利石矿物分离提纯、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了同位素测试和年龄的计算分析.在松辽南部"六史"演化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松辽南部扶新隆起的构造-沉积-成藏演化特征,认为盆地南部整个中央坳陷区油气演化和成藏的地质背景相似,其中的长岭凹陷和扶新隆起是在青一段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后和扶余油层主成藏期后才发生明显的"隆-凹"分异,即油气成藏发生于扶新隆起大规模隆升之前.油藏具有上生下储、本地供源、垂向运移的特征,澄清了以往油源主要来自长岭凹陷侧向运移的地质认识.根据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结合流体包裹体方法,确定了扶新隆起扶余油层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充注的完整历史过程.这一认识有助于正确评价扶新隆起和长岭凹陷及外围地区的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和流体包裹体两种技术方法的结合是追溯油气充注历史、确定油藏年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319 / 232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南大别角闪岩相退变质与热液活动:朱家冲榴辉岩与闪石脉Ar-Ar年代学研究[J]. 邱华宁,J.R. Wijbrans.地球化学. 2006(05)
[2]   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生气期研究 [J].
任战利 ;
萧德铭 ;
迟元林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8) :974-979
[3]   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 [J].
米敬奎 ;
张水昌 ;
涂建琪 ;
李新虎 .
地球化学, 2006, (04) :405-412
[4]   松辽盆地喇嘛甸油藏成藏年代学分析及其意义 [J].
于建成 ;
梁江平 ;
王树恒 ;
乔敏 ;
吴丽华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3) :5-7+143
[5]   新一代Ar-Ar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趋势: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Ar-Ar实验室为例 [J].
邱华宁 .
地球化学, 2006, (02) :133-140
[6]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期次及成藏 [J].
张忠民 ;
周瑾 ;
邬兴威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1) :30-33+37
[7]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薛叔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7-12
[8]   对成藏期定量分析中自生矿物定年的探讨 [J].
林景晔 ;
杨庆杰 ;
尹大庆 ;
陈萍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6) :14-16+103
[9]   南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加里东期Ar-Ar年代学信息 [J].
邱华宁 ;
J.R.Wijbrans .
地球化学, 2005, (05) :417-427
[10]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 ;
贾承造 ;
赵文智 ;
陶士振 ;
谷志东 ;
侯启军 ;
赵占银 ;
宋立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