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曲霉毒素A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16
作者
孙亚宁 [1 ,2 ]
胡骁飞 [1 ]
邓瑞广 [1 ]
职爱民 [1 ]
刘庆堂 [1 ]
柴书军 [3 ]
王磊 [2 ]
宋幸辉 [1 ]
侯玉泽 [2 ]
张改平 [1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2]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免疫原制备; ELISA;
D O 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1.05.112
中图分类号
TS207.4 [食品的微生物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N-羟琥珀酰亚胺酯(N-hydroxysuccinimide NHS)法将赭曲霉毒素A(O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了免疫抗原OTA-BSA,采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法将赭曲霉毒素A(OTA)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了包被抗原OTA-OVA。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初步表明偶联成功。用OTA-BSA分10μg/只和50μg/只两个剂量分别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血清,效价可达1∶104,抑制效价达14.7ng,证明偶联成功,并显示低剂量免疫可以提高小鼠pAb的敏感性。本研究为OTA单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免疫学特性的鉴定 [J].
李彬彬 ;
邓瑞广 ;
侯玉泽 ;
张改平 ;
王自良 ;
赵东 ;
刘庆堂 ;
柴书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10) :51-56
[2]   赭曲霉毒素A的高灵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J].
黄飚 ;
陶文沂 ;
张莲芬 ;
时瑾 ;
杨海麟 ;
金坚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5, (07) :662-666
[3]   赭曲霉毒素A分析方法进展 [J].
李凤琴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 (06) :545-550
[4]   赭曲霉毒素A的酶联免疫检测——Ⅰ.抗原的制备 [J].
陈雪岚 ;
许杨 ;
吴成钢 ;
不详 .
卫生研究 , 2002, (01) :53-54+73
[5]   抗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 [J].
阳传和 ;
罗雪云 ;
李业鹏 ;
刘畅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992, (02) :17-21
[6]   抗赭曲霉毒素A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J].
孙蕙兰 ;
牛钟相 ;
朱瑞良 .
畜牧兽医学报, 1991, (03) :235-237
[7]  
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_1的超微量免疫分析.[D].黄飚.江南大学.2006, 02
[8]  
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M].郭尧君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
[9]  
医学免疫学.[M].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