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的土地流转:虚拟确权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激活

被引:18
作者
陈义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组织化; 土地流转; 虚拟确权; 土地集体所有权;
D O I
10.19714/j.cnki.1671-7465.2020.0003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通过对皖南阳春县"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虚拟确权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农地的"虚拟确权"有哪些实践特征,它如何强化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在虚拟确权基础上的组织化土地流转是以怎样的机制运转的。对组织化的土地流转的讨论,是基于与另外两种常见的土地流转模式——行政化的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相对比而展开的。在虚拟确权模式下,农户拥有的不再是具体地块,而是量化的股权。在确权方案的制定中,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村民自治与土地集体所有权相辅相成,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强化。在虚拟确权的基础上,阳春县实行了组织化的土地流转。这种土地流转有两个重要的实践机制:一是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实现了对土地的整合,二是通过村民动员的方式实现了对小农户的组织。无论在土地流转价格的协商中,还是在土地流转风险的控制上,小农户都被组织起来与大户进行谈判,这不仅使小农户拥有了更多议价权,也使他们探索出"土地保证金"制度,降低了大户毁约弃耕的风险。在阳春县的虚拟确权和土地流转实践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得到了激活,这种激活也有利于保护小农户的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确权和调整化解了农地纠纷吗?——基于7省村级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曲颂 ;
郭君平 ;
夏英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2) :71-78
[3]   我国土地流转违约风险防范机制研究——以邛崃市开展履约保证保险为例 [J].
范丹 ;
邱黎源 ;
刘竞舸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5 (01) :98-105
[4]   基于行为选择视角的农地细碎化治理比较分析——对安徽省“一户一块田”模式的考察 [J].
刘小红 ;
陈兴雷 ;
于冰 .
农村经济 , 2017, (10) :44-50
[7]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J].
程令国 ;
张晔 ;
刘志彪 .
管理世界, 2016, (01) :88-98
[8]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挑战、转型与创新——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必良教授访谈[J]. 罗必良,胡新艳.社会科学家. 2015(05)
[9]   周其仁:土地确权需要一场奠基性的战役 [J].
周其仁 .
中国房地产业, 2015, (03) :62-65
[10]   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 [J].
凌斌 .
法学研究, 2014, 36 (06) :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