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调控对川西山地云杉人工林地被物及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冯秋红 [1 ]
吴晓龙 [1 ,2 ]
徐峥静茹 [1 ,3 ]
刘兴良 [1 ]
卢昌泰 [2 ]
潘红丽 [1 ]
刘世荣 [4 ]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
[3]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云杉人工林; 密度调控; 地被物; 水文效应; 川西山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18 [云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调控(对照(未疏伐)、密度调控Ⅰ(疏伐强度65%)、密度调控Ⅱ(疏伐强度75%))对川西山地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人工林地被物及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获取了不同处理方式下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指标,并开展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疏伐不但促进了云杉人工林的单株生长量,还促进了林下植被的生长,各调控处理促进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调控Ⅱ、调控Ⅰ、对照;林下苔藓的最大持水率介于558%594%之间,显著低于天然林,但在3个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就苔藓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而言,密度调控Ⅱ显著高于另两种处理,这可能与林下苔藓多样性和生物量随着光照条件的改善而增加有关;3个处理间,林下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云杉人工林林下土壤密度介于0.87~0.93 g/cm3之间,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以及原始林土壤密度,但无论是在各个层次间还是不同的处理类型下均无显著的差异。两种密度调控处理的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但两密度调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林分地下生物量的增加,促进土壤层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动物活动等,进而促进土壤层孔隙度增加并改善渗透能力。【结论】从6 a的短期效应看,两种调控处理均对云杉人工林的地被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且密度调控Ⅱ的影响更大些,长期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冯宗炜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
[2]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效应研究.[D].高孝威.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01
[3]  
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林地水文效应及评价.[D].霍小鹏.四川农业大学.2009, 07
[4]  
川西北云杉人工林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D].游秋华.西南大学.2008, 09
[5]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枯落物的水源涵养效应.[A].陶建平;王永健;李宗峰;张炜银;臧润国;.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2009,
[6]   不同经营模式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 [J].
冯秋红 ;
刘兴良 ;
卢昌泰 ;
吴晓龙 ;
潘红丽 ;
马文宝 ;
刘世荣 .
生态学报, 2016, 36 (17) :5432-5439
[7]   间伐对近天然落叶松+云杉+冷杉混交林凋落物特征的影响 [J].
李卫松 ;
毛军 ;
查同刚 ;
王海燕 ;
李旭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 13 (05) :37-42
[8]   间伐强度对柏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物的影响 [J].
龚固堂 ;
牛牧 ;
慕长龙 ;
陈俊华 ;
黎燕琼 ;
朱志芳 ;
郑绍伟 .
林业科学, 2015, 51 (04) :8-15
[9]   间伐对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朱喜 ;
何志斌 ;
杜军 ;
杨军军 ;
陈龙飞 .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01) :55-60
[10]   间伐强度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更新的影响 [J].
秦燕燕 ;
蒋斌 ;
曹秀文 ;
冯宜明 ;
李丹春 ;
杨萌萌 ;
向梅 ;
陈蓉 ;
李波 ;
车宗全 .
草业科学, 2014, (04) :5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