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营模式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冯秋红 [1 ]
刘兴良 [1 ]
卢昌泰 [2 ]
吴晓龙 [1 ,2 ]
潘红丽 [1 ]
马文宝 [1 ]
刘世荣 [3 ]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森林经营模式; 天然次生林; 水文效应; 川西亚高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天然次生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经历大规模砍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经营模式(抚育经营、清林+补植经营以及封育经营)的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和桦木、岷江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取样法获取和分析了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指标。结果表明,与封山育林经营相比,抚育经营下的两种林型的苔藓最大持水率均显著升高(F=8.147,P=0.010;F=15.525,P=0.006)、桦木林的蓄积量显著降低(F=4.979,P=0.022),而苔藓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混交林则均无显著变化。在清林+补植经营下,混交林苔藓水文效应变化不显著(F=2.280,P=0.183),而桦木林虽然苔藓最大持水率无显著变化(F=4.072,P=0.098),但蓄积量的显著降低(F=3.536,P=0.044)导致了其最大持水量的降低(F=3.782,P=0.042)。两种经营方式基本上促进了天然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降低了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其中抚育经营效果更显著,但两种经营方式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两种经营方式下,桦木林和混交林的林下土壤容重均降低(F=10.715,P<0.01;F=5.148,P<0.05),同时桦木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F=4.499,P<0.05),其中抚育经营的影响程度都更显著。从4年来的短期效应来看,两种经营方式均对天然林的林地持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抚育经营较清林+补植经营更显著,但这仅是短期的结果,两种经营方式对于退化天然林水文以及其他生态功能恢复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432 / 54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 [J].
缪宁 ;
周珠丽 ;
史作民 ;
冯秋红 .
生态学报, 2014, 34 (13) :3661-3671
[2]   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功能研究 [J].
田野宏 ;
满秀玲 ;
李奕 ;
盛后财 ;
段亮亮 .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 (06) :113-118+129
[3]   川西亚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截留水文效应 [J].
孙向阳 ;
王根绪 ;
吴勇 ;
柳林安 ;
刘光生 .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501-508
[4]   西南亚高山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 [J].
张远东 ;
刘世荣 ;
顾峰雪 .
生态学报, 2011, 31 (24) :7601-7608
[5]   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地表苔藓组成与多样性 [J].
闫晓丽 ;
包维楷 .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03) :327-334+393
[6]   中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J].
王小明 ;
王刚 ;
周本智 ;
钟绍柱 ;
孔维健 ;
徐升华 .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1) :11-15
[7]   贵州云台山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群落蓄水量研究 [J].
张朝晖 ;
王智慧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 (04) :83-87
[8]   三峡库区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森林水文效应研究 [J].
王波 ;
张洪江 ;
杜士才 ;
李根平 ;
古德洪 ;
韩西远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3) :83-87
[9]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 [J].
张远东 ;
刘世荣 ;
罗传文 ;
张国斌 ;
马姜明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627-635
[10]   川西亚高山几种天然林下苔藓层的持水特性 [J].
徐振锋 ;
胡庭兴 ;
张远彬 ;
王开运 ;
张力 ;
鲜骏仁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S1) (S1) :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