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不同经营模式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冯秋红
[1
]
刘兴良
[1
]
卢昌泰
[2
]
吴晓龙
[1
,2
]
潘红丽
[1
]
马文宝
[1
]
刘世荣
[3
]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森林经营模式;
天然次生林;
水文效应;
川西亚高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天然次生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经历大规模砍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经营模式(抚育经营、清林+补植经营以及封育经营)的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和桦木、岷江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取样法获取和分析了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指标。结果表明,与封山育林经营相比,抚育经营下的两种林型的苔藓最大持水率均显著升高(F=8.147,P=0.010;F=15.525,P=0.006)、桦木林的蓄积量显著降低(F=4.979,P=0.022),而苔藓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混交林则均无显著变化。在清林+补植经营下,混交林苔藓水文效应变化不显著(F=2.280,P=0.183),而桦木林虽然苔藓最大持水率无显著变化(F=4.072,P=0.098),但蓄积量的显著降低(F=3.536,P=0.044)导致了其最大持水量的降低(F=3.782,P=0.042)。两种经营方式基本上促进了天然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降低了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其中抚育经营效果更显著,但两种经营方式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两种经营方式下,桦木林和混交林的林下土壤容重均降低(F=10.715,P<0.01;F=5.148,P<0.05),同时桦木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F=4.499,P<0.05),其中抚育经营的影响程度都更显著。从4年来的短期效应来看,两种经营方式均对天然林的林地持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抚育经营较清林+补植经营更显著,但这仅是短期的结果,两种经营方式对于退化天然林水文以及其他生态功能恢复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432 / 543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