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

被引:22
作者
缪宁 [1 ]
周珠丽 [2 ]
史作民 [3 ]
冯秋红 [4 ]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阿坝州川西林业局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4]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次生群落; 川西亚高山; 演替动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14 [冷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的树木均呈显著聚集分布。按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将该演替序列划分为3个类型:悬钩子-蔷薇灌丛、白桦阔叶林和桦木-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随次生演替,乔木和灌木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而草本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减少;乔木和灌木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增大,而草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趋于增大;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趋于减小,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演替0—40年阶段趋于增大,而在演替50a阶段趋于减小。在该演替序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均呈耐荫种替代非耐荫种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661 / 36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强度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J].
缪宁 ;
刘世荣 ;
史作民 ;
马姜明 ;
王晖 .
生态学报, 2013, 33 (13) :3889-3897
[2]   基于年轮分析的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 [J].
张远东 ;
刘彦春 ;
刘世荣 ;
张笑鹤 .
植物生态学报 , 2012, (02) :117-125
[3]   特大冰冻灾害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动态 [J].
朱宏光 ;
李燕群 ;
温远光 ;
梁宏温 ;
林建勇 ;
农友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571-5577
[4]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 [J].
马姜明 ;
刘世荣 ;
史作民 ;
张远东 ;
缪宁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04) :646-657
[5]  
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林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J]. 缪宁,刘世荣,史作民,喻泓,刘兴良.应用生态学报. 2009(06)
[6]   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 [J].
刘世荣 ;
史作民 ;
马姜明 ;
赵常明 ;
张远东 ;
刘兴良 .
林业科学, 2009, 45 (02) :120-124
[7]   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J].
缪宁 ;
史作民 ;
冯秋红 ;
刘兴良 ;
何飞 .
林业科学, 2008, 44 (12) :1-6
[8]   浙江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研究:群落物种多样性 [J].
胡正华 ;
于明坚 .
生态学杂志, 2006, (06) :603-606
[9]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J].
王永健 ;
陶建平 ;
张炜银 ;
臧润国 ;
王微 ;
李宗峰 ;
李媛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28-1036
[10]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 [J].
沈琪 ;
张骏 ;
朱锦茹 ;
江波 ;
葛滢 ;
刘其霞 ;
常杰 .
生态学报, 2005, (09) :213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