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吴家梅 [1 ,2 ]
彭华 [2 ]
纪雄辉 [2 ]
石丽红 [2 ]
田发祥 [1 ,2 ]
刘昭兵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
[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双季稻; 稻草还田; 免耕; 翻耕; 有机碳;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10.034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南方典型双季稻田,研究不同的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的积累、表土碳密度、C/N比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稻草还田和耕作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C/N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3个稻草还田处理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不还田对照,其中,以高桩免耕处理最高,比无草翻耕处理提高13.8%(P<0.01);5~10 cm土层表现为高桩翻耕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加幅度为1.39~1.66 g kg-1;10~15 cm为翻耕处理(包括稻草不还田和还田)显著高于各免耕处理;稻草翻耕处理(0~15 cm)的耕层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南方双季稻田采取稻草翻耕还田方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汇。
引用
收藏
页码:2360 / 23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 [J].
王允青 ;
郭熙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12) :153-157
[2]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 [J].
潘根兴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5) :282-289
[3]   皖江自然湿地土壤碳密度及其开垦为农田后的变化 [J].
林凡 ;
李典友 ;
潘根兴 ;
许信旺 ;
张旭辉 ;
迟传德 ;
李志鹏 .
湿地科学, 2008, (02) :192-197
[4]   稻草还田翻耕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 [J].
肖嫩群 ;
张杨珠 ;
谭周进 ;
李建国 ;
盘谟谊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8, (02) :192-194
[5]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农田土壤碳氮比值的演变趋势及其环境意义 [J].
齐雁冰 ;
黄标 ;
顾志权 ;
赵永存 ;
孙维侠 ;
王志刚 ;
杨玉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 (01) :50-56
[6]   不同施肥对水稻土作物碳同化与土壤碳固定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肥料长期试验为例 [J].
潘根兴 ;
周萍 ;
张旭辉 ;
李恋卿 ;
郑聚锋 ;
邱多生 ;
储秋华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04-3710
[7]   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 [J].
任书杰 ;
曹明奎 ;
陶波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4) :58-67
[8]   我国农田土壤碳氮耦合特征的区域差异 [J].
许泉 ;
芮雯奕 ;
刘家龙 ;
刘智 ;
杨玲 ;
尹宇静 ;
张卫建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03) :57-60
[9]   不同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J].
许信旺 ;
潘根兴 ;
侯鹏程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6) :195-198+202
[10]   长期稻草还田对紫色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的影响 [J].
王玄德 ;
石孝均 ;
宋光煜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3) :3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