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浓度统计模型

被引:29
作者
林云 [1 ]
孙向明 [2 ]
张小丽 [2 ]
黄晓锋 [1 ]
何凌燕 [1 ]
曾立武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 深圳市气象局
关键词
能见度; 消光系数; 相对湿度; 多元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深圳市2007年全年逐时能见度、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观测数据,在分析大气消光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基本模型关系,着重讨论分析了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消光影响的常见修正方式,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对湿度影响修正因子fRH的表达形式和确定模型参数,最终建立起适合于深圳本地情况的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最优统计模型(R2=0.43,n=8024)。进一步利用能见度与PM2.5的日平均值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高达0.73(n=350),而且预测偏差范围小,较好地反映了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J].
黄健 ;
吴兑 ;
黄敏辉 ;
李菲 ;
毕雪岩 ;
谭浩波 ;
邓雪娇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8, (01) :61-70
[2]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3]   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气象预警模型 [J].
罗慧 ;
李良序 ;
胡胜 ;
John Nairn ;
刘宇 ;
郑磊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3) :350-357
[4]   深圳冬、夏季大气细粒子及其二次组分的污染特征 [J].
牛彧文 ;
何凌燕 ;
胡敏 ;
张静 ;
赵云良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6, (02) :173-180
[5]   杭州城市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J].
徐鹏炜 ;
谭湘萍 ;
蔡菊珍 ;
刘劲松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5, (06) :410-413
[6]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J].
吴兑 .
广东气象, 2004, (04) :1-4
[7]   北京市夏季大气消光系数的来源分析 [J].
刘新民 ;
邵敏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2) :185-189
[8]  
大气污染对城市能见度影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束炯,李莉,张玮,孙娟,鲁小琴,唐琳,邵德民.上海环境科学. 2003(11)
[9]  
大气污染对城市能见度影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束炯,李莉,张玮,孙娟,鲁小琴,唐琳,邵德民.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1)
[10]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李成才 ;
毛节泰 ;
MICHAEL BERGIN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46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