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期间和后期南海海面温度的两次显著增暖过程

被引:25
作者
黄卓 [1 ,2 ]
徐海明 [1 ]
杜岩 [2 ]
谢强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海; 海表面温度; 年际变化; 厄尔尼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11 [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通过分析ICOADS海洋气象资料,结合ISCCP短波辐射和OISST海面温度,研究并探讨了ENSO等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背景下南海海表面温度(SST)的年际变化。研究表明,南海SSTA的年际变化和ENSO关系密切,并且分为两个阶段。以增暖事件为例,在厄尔尼诺(ElNio)发生年的冬季和消亡年的夏季,南海出现了两次显著增暖。第一次增暖出现在ElNio盛期,是ElNio影响的一部分,这时南海云量减少,净太阳辐射通量增加,SST上升。第二次增暖出现在ElNio结束后的夏季,不是ElNio直接作用的结果;这时夏季风减弱,一方面使得海洋的潜热损失减少,另一方面减弱了越南东部沿岸的上升流,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SST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南海海面温度与Nio/DMI指数年际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J].
陈海英 ;
方国洪 ;
乔方利 ;
王永刚 ;
魏泽勋 ;
王新怡 .
海洋科学进展, 2007, (01) :20-27
[2]   南海及周边地区TBB季节内振荡及其与ENSO的联系 [J].
梁建茵 ;
林爱兰 ;
李春晖 .
气象学报, 2005, (03) :267-277
[3]   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模态及其与季风强迫的关系 [J].
朱秀华 ;
王卫强 ;
周伟东 ;
王东晓 ;
谢强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4) :42-50
[4]   1997-1998年南海暖事件 [J].
王东晓 ;
谢强 ;
杜岩 ;
王卫强 ;
陈举 .
科学通报, 2002, (09) :711-716
[5]   南海混合层年循环特征 [J].
施平 ;
杜岩 ;
王东晓 ;
甘子钧 .
热带海洋学报, 2001, (01) :10-17
[6]   南海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及降水的影响 [J].
闵锦忠 ;
孙照渤 ;
曾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4) :542-548
[7]   南海表层水温年际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J].
王卫强 ;
王东晓 ;
齐义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4) :8-16
[8]   南海-热带东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与南海季风爆发关系的初步分析 [J].
赵永平 ;
陈永利 ;
白学志 ;
王凡 .
热带气象学报, 2000, (02) :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