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 Ⅲ.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稳定性的改良

被引:10
作者
姜保功
孔繁玲
张群远
杨付新
姜茹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棉花; 遗传改良; 农艺性状; 抗病性; 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实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实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稳定性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建国40多年来,该棉区棉花早熟性和抗病性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同时,品种的生育期缩短了3~5天,霜前花率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棉花品种的抗病性也显著提高。抗枯萎病问题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问题正在解决。棉花品种的稳定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810 / 8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Ⅱ.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 [J].
姜保功 ;
孔繁玲 ;
张群远 ;
杨付新 ;
李如忠 ;
刘永平 ;
万振元 ;
郭腾龙 .
作物学报, 2000, (05) :528-535
[2]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Ⅰ.产量及产量组分的改良 [J].
孔繁玲 ;
姜保功 ;
张群远 ;
杨付新 ;
李如忠 ;
刘永平 ;
赵素兰 ;
郭腾龙 .
作物学报, 2000, (02) :148-156
[3]   多年多点区试中一种分析品种稳定性的方法 [J].
张群远 ;
孔繁玲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3) :37-43
[4]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J].
马存 ;
简桂良 ;
孙文姬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2) :59-65
[5]   江苏淮南地区70年代以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演变 [J].
俞世蓉 ;
吴兆苏 ;
杨竹平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04)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