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特大型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57
作者
聂凤军
许东青
江思宏
刘妍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地质学; 萤石矿化;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苏莫查干敖包; 内蒙古;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8.01.001
中图分类号
P619.21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莫查干敖包矿床是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找到的最大规模单一萤石矿床。萤石矿体大多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沿下二叠统碳泥质板岩(夹灰岩透镜体)与流纹质火山岩接触带分布,并且与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流纹质火山岩和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值分别为(276±10)Ma和(138±4)Ma,它们分别是海西晚期和燕山中期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萤石矿体主要由4种类型矿石所构成,即石英-萤石型、石英-硫化物-萤石型、萤石-石英型和方解石-石英-萤石型。矿物组分有萤石、石英(蛋白石、玉髓)、方解石、绢云母和绿泥石,个别样品中有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毒砂和锡石。围岩蚀变自矿体中心向外分别为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和高岭石化。钕、锶和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萤石矿床是多期次和多阶段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海西晚期和燕山中期,并以后者为主。海西晚期富碱质酸性岩浆喷发活动为层纹状和条带状矿体以及矿源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相比之下,燕山中期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不仅为细晶质、伟晶质和角砾状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而且是成矿流体对流循环的"发动机"。苏莫查干敖包矿床属于与花岗岩类深成侵入岩体有关的热液型萤石矿床,成岩(矿)物质来自壳、幔混合源,其中壳源组分占有绝对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内蒙古敖包吐萤石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J].
许东青 ;
聂凤军 ;
江思宏 ;
张万益 ;
云飞 ;
杨才 ;
张天俊 ;
吕旭光 ;
林日亮 .
地球学报, 2008, (04) :440-450
[2]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J].
洪大卫 ;
王式 ;
谢锡林 ;
张季生 .
地学前缘, 2000, (02) :441-456
[3]   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洪大卫 ;
黄怀曾 ;
肖宜君 ;
徐海明 ;
靳满元 .
地质学报, 1994, (03) :219-230
[4]   火山作用形成的特大型沉积萤石矿床 [J].
李士勤 .
地质与勘探, 1985, (01) :30-31
[5]  
苏莫查干敖包-西力庙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探讨 .2 王万昌,杨宝善,张绍平. 内蒙古地质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