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敖包吐萤石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4
作者
许东青 [1 ]
聂凤军 [1 ]
江思宏 [1 ]
张万益 [1 ]
云飞 [1 ]
杨才 [2 ]
张天俊 [3 ]
吕旭光 [3 ]
林日亮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内蒙古地质调查院
[3] 内蒙古华生萤石矿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单一萤石矿床; 重稀土元素; 地质特征; Nd同位素; 四子王旗; 内蒙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总结了敖包吐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萤石的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敖包吐萤石矿床产出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燕山中期花岗岩的接触带,为单一萤石矿床。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的含量(∑REE)变化范围为(8.04~30.04)×10-6,平均为19.42×10-6;轻重稀土LREE/HREE值0.24~0.65,平均0.52;LaN/YbN为0.07~0.62,平均0.26;δEu为0.42~0.90,平均0.60,具Eu负异常和明显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岩矿石的Nd同位素研究表明,萤石矿石的εNd(t)都表现为很大的负值,以成矿主期年龄138Ma计算的εNd(138Ma)为-7.30~-30.55,具有古陆壳的演化特征,暗示其成矿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壳源物质。在Moller的Tb/La-Tb/Ca成因判别图解中,敖包吐矿床的萤石的结晶作用表现为重新活化的趋势,反映流体具有混源的特征,既有热液成因,又有沉积成因。二叠世的海相火山活动通过海底喷气和喷流的作用形成了初始矿源层,而燕山中期花岗岩浆的侵位与结晶分异,又对初始矿源层的活化和富集提供了流体和热能的来源。成矿流体在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后在大石寨组的构造薄弱破碎的的部位沉淀析出,形成敖包吐萤石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特大型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J].
聂凤军 ;
许东青 ;
江思宏 ;
刘妍 .
矿床地质, 2008, (01) :1-13
[2]   我国单一萤石矿床地质概要 [J].
徐少康 ;
殷友东 .
化工矿产地质, 2001, (03) :134-140
[3]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构造意义 [J].
周新华 ;
张国辉 ;
杨进辉 ;
陈文寄 ;
孙敏 .
地球化学, 2001, (01) :10-23
[4]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J].
洪大卫 ;
王式 ;
谢锡林 ;
张季生 .
地学前缘, 2000, (02) :441-456
[5]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变质基性火山岩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 [J].
张臣 ;
吴泰然 ;
不详 .
地质科学 , 1998, (01) :26-31
[6]   内蒙古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中古生代造山带的结构及演化 [J].
徐备 ;
陈斌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27-232
[7]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 [J].
徐备 ;
陈斌 ;
邵济安 .
科学通报, 1996, (02) :153-155
[8]   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洪大卫 ;
黄怀曾 ;
肖宜君 ;
徐海明 ;
靳满元 .
地质学报, 1994, (03) :219-230
[9]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变质火山——沉积岩钐-钕同位素研究 [J].
聂凤军 ;
裴荣富 ;
吴良士 ;
Arne Bjφrlykke .
科学通报, 1994, (13) :1211-1214
[10]   火山作用形成的特大型沉积萤石矿床 [J].
李士勤 .
地质与勘探, 1985, (01)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