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动态分析

被引:70
作者
关兴良 [1 ,2 ]
方创琳 [1 ]
鲁莎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罗伦兹曲线; 重心曲线;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采用罗伦兹曲线、重心模型等G IS技术,利用1980 s和2000年两期覆盖全国跨度10多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造耕地指数、耕地变化指数对中国耕地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变化格局进行分析。主要结论:①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黑、川、蒙、豫、鲁等北部和中部省份,其中苏、粤、冀、鲁、浙等19个省份的耕地有所减少,黑、蒙、吉、新等13个省份的耕地有所增加;②胡焕庸线之东南4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全国88%的耕地;西北6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全国12%的耕地,中国耕地空间分布可划分为高度稀疏区、低度稀疏区、一般过渡区、低度集聚、高度集聚区等5种类型;③中国耕地变化区域类型可适度划分为高度增长区、中度增长区、低度增长区、基本不变区、低度减少区、中度减少区、高度减少区等7大类型。顾及耕地质量背景下的中国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等应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997 / 20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J].
刘彦随 ;
王介勇 ;
郭丽英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2) :4269-4274
[2]   过去20年中国耕地生产力区域差异变化研究 [J].
方修琦 ;
殷培红 ;
陈烽栋 .
地理科学, 2009, 29 (04) :470-476
[3]   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69-478
[4]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J].
葛美玲 ;
封志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202-210
[5]   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评价 [J].
孔祥斌 ;
刘灵伟 ;
秦静 .
地理学报, 2008, (08) :856-868
[6]   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值估算方法 [J].
李翠珍 ;
孔祥斌 ;
孙宪海 .
地理学报, 2008, (03) :321-329
[7]   中国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省域差异分析 [J].
曹银贵 ;
袁春 ;
周伟 ;
陶金 ;
华蓉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2) :17-22
[8]   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 [J].
林珊珊 ;
郑景云 ;
何凡能 .
地理学报, 2008, (01) :83-92
[9]   中国耕地需求量的多目标预测与分析 [J].
蔡玉梅 ;
张文新 ;
刘彦随 .
资源科学, 2007, (04) :134-138
[10]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 [J].
李小文 ;
曹春香 ;
常超一 .
自然杂志, 2007, (02)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