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治理的村庄政治基础——基于实体主义的政治分析框架

被引:18
作者
杜鹏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村庄政治; 乡村治理; 国家政治; 集体制度;
D O I
10.19714/j.cnki.1671-7465.2019.0055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村庄政治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经由伦理政治、阶级政治到土地政治的演化,村庄政治逐渐达致成熟形态,成为国家制度建构的产物。以集体为制度框架,村庄政治为地方性与国家性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基础。经由动员机制、平衡机制和分类机制构造的政治过程促进了村庄政治性的生产和内生性秩序的达成。然而,以"农民权利"为导向的国家政治调控弱化了村庄政治的制度基础,压缩了村庄政治的实践空间,导致村庄政治的依附和蜕变,政治系统渐趋失衡,这是近年来乡村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源。国家政治应该从战略原则的高度和制度整体的层次调控村庄政治,修复并实现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良性循环,维持政治系统的均衡。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8+157 +157-15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2]   职业村干部群体与基层治理程式化——来自上海远郊农村的田野经验 [J].
印子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2) :42-49+151
[5]   项目落地中“钉子户”治理机制的变迁 [J].
张雪霖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 (03) :112-120
[7]   “结平衡账”:农户主导型农地确权模式探索 [J].
田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6) :15-24
[9]   论乡村治理中的资源耗散结构 [J].
王德福 ;
陈锋 .
江汉论坛, 2015, (04)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