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

被引:41
作者
张水昌 [1 ,2 ]
张斌 [1 ,2 ]
杨海军 [3 ]
朱光有 [1 ,2 ]
苏劲 [1 ,2 ]
王晓梅 [1 ,2 ]
机构
[1]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油气藏物理调整; 油气藏化学改造; 地层反转; 生物降解; 高温裂解; 喜马拉雅晚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理清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调整与改造进行分析。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十分强烈,主要发生了物理调整和化学改造两方面的次生作用:一方面由于地层的翘倾和圈闭的调整,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侧向长距离运移和垂向渗漏再聚集;另一方面巨厚的地层沉积加速了有机质的热演化,生成大量裂解气,天然气侵入早期油藏导致油气性质发生重大改变,重质油、轻质油、蜡质油、凝析气等各种类型的油气形成并分布在同一区域。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藏的物理调整和化学改造作用导致塔里木盆地横向上大面积油气差异分布,纵向上多层系含油、但油气性质各异的复杂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668 / 68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风化壳成藏条件 [J].
邬光辉 ;
李洪辉 ;
张立平 ;
王成林 ;
周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2) :144-153
[2]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特征与主控因素 [J].
杜金虎 ;
周新源 ;
李启明 ;
邬光辉 ;
潘文庆 ;
杨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652-661
[3]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油气相态及其成因分析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杨海军 ;
苏劲 ;
杨德彬 ;
朱永峰 ;
张斌 ;
崔洁 .
岩石学报, 2011, 27 (08) :2447-2460
[4]   原生油藏调整过程的有机地球化学与岩石学证据——由乡3井看哈得逊油田的调整机制 [J].
苏劲 ;
张水昌 ;
杨海军 ;
朱光有 ;
米敬奎 ;
肖中尧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86-1898
[5]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 [J].
朱光有 ;
杨海军 ;
朱永峰 ;
顾礼敬 ;
卢玉红 ;
苏劲 ;
张宝收 ;
范秋海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827-844
[6]   中国海相盆地跨重大构造期油气成藏历史——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张水昌 ;
张宝民 ;
李本亮 ;
朱光有 ;
苏劲 ;
王晓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1) :1-15
[7]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期次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J].
陈瑞银 ;
赵文智 ;
王红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537-542
[8]   再论库车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 [J].
管树巍 ;
陈竹新 ;
李本亮 ;
张朝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531-536+551
[9]   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J].
陈治军 ;
刘洛夫 ;
王伟力 ;
王萍 ;
李燕 ;
向才富 ;
姜振学 ;
庞雄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4) :409-415+429
[10]   塔北隆起中西部地区古岩溶与油气聚集 [J].
张朝军 ;
贾承造 ;
李本亮 ;
罗秀羽 ;
刘云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3) :26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