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价救济之定性与实现的逻辑构成

被引:9
作者
吕双全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减价; 形成权; 合同变更; 损害赔偿;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8.03.011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关于减价的性质和适用方式,我国理论界和最高人民法院在认识上有很大分歧,这导致了实务中法律适用的混乱。从解释论出发,减价权的性质为形成权,实质为一种单方的合同变更权,其与基于情势变更的合同变更权具有相似性,应做类似处理。在具体适用上,应首先认可再交涉义务的运用,再经由比例式的计算方式确定减价数额,在无法确定瑕疵物价值之场合,可以通过排除瑕疵之费用加以算定,在例外场合应予以解除合同。从合同变更的性质出发,减价和损害赔偿属于择一的关系,无法并行主张。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民法总则应如何设计民事责任制度 [J].
崔建远 .
法学杂志, 2016, 37 (11) :23-34
[2]   减价实现方式的重思与重构 [J].
武腾 .
北方法学 , 2014, (03) :141-152
[3]   论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J].
周友军 .
法学论坛, 2014, 29 (01) :107-113
[4]   退货、减少价款的定性与定位 [J].
崔建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04) :94-99
[5]   租赁标的瑕疵与合同救济 [J].
韩世远 .
中国法学, 2011, (05) :57-69
[6]   我国合同法上减价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J].
杜景林 .
法学, 2008, (04) :51-60
[7]   减价责任的逻辑构成 [J].
韩世远 .
清华法学, 2008, (01) :15-29
[8]  
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2017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 2016
[10]  
合同法[M]. 法律出版社 , 崔建远,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