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语言中的但书和非但书研究

被引:4
作者
骆慧婷 [1 ]
王珊 [2 ]
机构
[1]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2] 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立法语言; 法律文本; 但; 但是; 但书; 语料库;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2018.06.008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但/但是"句是立法语言中的重要句型,以是否为但书为划分标准,可将立法语言中的"但/但是"句划分为但书和非但书。为了全面分析我国立法语言中"但/但是"句的特点,给立法者、法律文书编撰者和法律汉语学习者等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本研究抽取自建立法语言语料库中的所有"但/但是"句,总结分析但书与非但书的区分标准,将语料中所有"但/但是"句区分出但书与非但书,并逐条进行详细标注。标注项目包括语料出处、表现形式、单句或复句、"但/但是"前后内容的语义关系、"但/但是"的语用功能。本文分别统计但书和非但书的标注结果,通过总结但书与非但书的异同反映但书与非但书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本研究的分析和立法语言规范化要求,针对如何在法律文本和法律文书中规范使用"但/但是"句提出若干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我国立法中的但书问题研究.[D].郑全庆.复旦大学.2008, 03
[2]  
论刑法犯罪概念中的但书.[D].颜永东.华东政法学院.2005, 06
[3]   我国法律语言中“其他”一词的语篇语义分析 [J].
于梅欣 ;
王振华 .
当代修辞学 , 2017, (06) :23-32
[4]   作为社会过程的法律语篇与概念意义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例 [J].
王品 ;
王振华 .
当代修辞学, 2016, (04) :56-67
[5]   从反预期标记到话语标记——论“但是”的语用功能及演变 [J].
曾君 ;
陆方喆 .
语言科学, 2016, 15 (04) :391-400
[6]   从立法语言的连词“或者”看我国法律文本的可读性 [J].
崔玉珍 .
当代修辞学, 2016, (02) :86-94
[7]   法律法规语言应成为语言规范的示范 [J].
张伯江 .
当代修辞学 , 2015, (05) :1-7
[8]  
法律语言规范化再思考.[J].李振宇;.边缘法学论坛.2012, 01
[9]   关于“除外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J].
刘建国 ;
陈立新 ;
郝斌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 (11) :38-40+1
[10]  
浅论法律语言的规范化.[J].郭龙生;.法律语言学说.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