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理的普遍性:法之“公理”、“通理”与“殊理”

被引:23
作者
李晓辉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关键词
法理; 普遍性; 一般法理学; 比较法哲学; 间性法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为法理。法理应具备跨文化适用性和普遍的解释力。基于法理普遍性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可将法理划分为普世性法理(法之"公理")、共同性法理(法之"通理")和差异性法理(法之"殊理")。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中,法之"公理"、"通理"与"殊理"各有其思想根源和实践发展。通过梳理普遍主义、普世主义、世界主义等观念谱系,瞻顾世界法、共同法等理论与实践,通过法理学与比较法的学术对话,能够认识上述三种不同层次法理的特质与关系。作为一种沟通交往程序与理念,"间性法理"不以统合差异为目标,在平等交流中寻求最大程度的法理共识。探索"间性法理"是法理学和比较法学共同的使命。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8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法理: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 [J].
张文显 .
清华法学, 2017, 11 (04) :5-40
[2]   法律世界主义 [J].
许小亮 .
清华法学, 2014, 8 (01) :71-83
[3]   世界主义与全球正义 [J].
龚群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 (05) :32-38
[4]   西方比较法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向及其限度 [J].
朱淑丽 .
学术月刊, 2013, 45 (03) :33-40
[5]   古希腊超越论传统与普世主义的形成 [J].
高秉江 .
广东社会科学, 2012, (04) :61-67
[7]   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 [J].
斯蒂芬·乔森 ;
孙海洋 .
国外理论动态, 2012, (06) :49-54
[8]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国际政治困境 [J].
李建华 ;
张永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43-53
[9]   决疑术:方法、渊源与盛衰 [J].
舒国滢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2) :5-21+159
[10]   比较法·共同法·世界主义 [J].
米健 .
比较法研究, 2011,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