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砂岩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49
作者
邓华锋 [1 ,2 ]
李建林 [1 ]
王孔伟 [1 ]
刘杰 [1 ]
朱敏 [1 ]
鲁涛 [1 ]
机构
[1]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
水-岩作用; 库岸边坡; 次生孔隙率;
D O I
10.16285/j.rsm.2012.02.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水每年将在145 m和175 m水位之间或缓慢或快速的升降,在库水位大幅度涨落的情况下,库岸边坡部分岩体处于"饱和-风干"的循环动态,水-岩循环作用将造成岩体性质劣化。据此,以三峡库区库岸边坡变幅带的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饱和-风干"循环作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泡试验相比,水压力的升、降变化和"饱和-风干"循环作用对岩体的损伤有累积放大作用,浸泡时水压力变化越大,对离子浓度和次生孔隙的影响越大,而且,"饱和-风干"循环次数越多,岩体的损伤越严重。提出了基于离子浓度变化计算岩石中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的方法,与实测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现场监测中去,通过长期监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来推测岩体中水化学反应发生的程度,以及次生孔隙率的发育情况。分析成果为研究库岸边坡岩体在"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的岩体性质劣化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岩相互作用对库岸边坡稳定的影响研究 [J].
刘新荣 ;
傅晏 ;
王永新 ;
黄林伟 ;
秦晓英 .
岩土力学, 2009, 30 (03) :613-616+627
[2]   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机制研究 [J].
乔丽苹 ;
刘建 ;
冯夏庭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10) :2117-2124
[3]   滑坡体水岩作用机制与变形机理研究 [J].
马水山 ;
雷俊荣 ;
张保军 ;
王志旺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5, (05) :37-39+48
[4]   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 [J].
李汶国 ;
张晓鹏 ;
钟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20-223+229
[5]   灰岩细观结构的化学损伤效应及化学损伤定量化研究方法探讨 [J].
丁梧秀 ;
冯夏庭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8) :1283-1288
[6]   软岩在饱水过程中水溶液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J].
周翠英 ;
邓毅梅 ;
谭祥韶 ;
林春秀 ;
温少荣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2) :3813-3817
[7]   软岩在饱水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J].
周翠英 ;
邓毅梅 ;
谭祥韶 ;
刘祚秋 ;
林春秀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98-102
[8]   水-岩化学作用之岩石断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 [J].
汤连生 ;
张鹏程 ;
王思敬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6) :822-827
[9]   水-岩化学作用的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 [J].
汤连生 ;
张鹏程 ;
王思敬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4) :526-531
[10]   岩石水化学损伤的机理及量化方法探讨 [J].
汤连生 ;
王思敬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3) :3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