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砂岩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49
作者:
邓华锋
[1
,2
]
李建林
[1
]
王孔伟
[1
]
刘杰
[1
]
朱敏
[1
]
鲁涛
[1
]
机构:
[1]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水-岩作用;
库岸边坡;
次生孔隙率;
D O I:
10.16285/j.rsm.2012.02.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水每年将在145 m和175 m水位之间或缓慢或快速的升降,在库水位大幅度涨落的情况下,库岸边坡部分岩体处于"饱和-风干"的循环动态,水-岩循环作用将造成岩体性质劣化。据此,以三峡库区库岸边坡变幅带的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饱和-风干"循环作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泡试验相比,水压力的升、降变化和"饱和-风干"循环作用对岩体的损伤有累积放大作用,浸泡时水压力变化越大,对离子浓度和次生孔隙的影响越大,而且,"饱和-风干"循环次数越多,岩体的损伤越严重。提出了基于离子浓度变化计算岩石中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的方法,与实测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现场监测中去,通过长期监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来推测岩体中水化学反应发生的程度,以及次生孔隙率的发育情况。分析成果为研究库岸边坡岩体在"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的岩体性质劣化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8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