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原油类型及成因分析

被引:5
作者
任拥军 [1 ]
邱隆伟 [1 ]
刘魁元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
关键词
油源对比; 原油类型; 大王北洼陷;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原油物性、含硫量和族组分组成,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原油分为中—低密度、低粘度、低含硫原油和中—高密度、中—高粘度、高含硫原油2大类。根据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结合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2类原油的成因和成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类原油以该区淡水—微咸水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沉积的沙三段成熟烃源岩为母源,保存条件良好,基本没有发生次生变化;第二类原油为至少2期不同来源、不同保存条件下形成的混源原油,沙四段盐湖—咸水湖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提供的成熟度较低的高含硫原油为最初来源,成藏之后,由于埋藏较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之后沙三段成熟烃源岩提供的原油再次混入,此外沙一段低熟烃源岩提供的低熟油也有一定贡献,导致了该类原油组成和分布的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95 / 499+505 +5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东部老油区油气成藏特征 [J].
谈彩萍 ;
刘翠荣 ;
周新科 ;
刘彬 ;
周小进 ;
程晓玲 ;
李海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2) :144-150
[2]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油-源对比及运移规律探讨 [J].
孔祥星 ;
张林晔 ;
徐思煌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5, (02) :188-193
[3]   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朱光有 ;
金强 .
沉积学报, 2003, (03) :506-512
[4]   有效烃源岩的识别方法 [J].
朱光有 ;
金强 ;
王锐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6-10+9
[5]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意义 [J].
张林晔 ;
孔祥星 ;
张春荣 ;
周文 ;
徐兴友 ;
李政 .
地球化学, 2003, (01) :35-42
[6]   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 [J].
庞雄奇 ;
李素梅 ;
黎茂稳 ;
金之钧 .
沉积学报, 2001, (04) :586-591
[7]   断陷盆地中含油气系统的特征 [J].
陈建渝 ;
熊书权 ;
毕研鹏 ;
田波 .
石油学报, 2000, (02) :36-41+3
[8]   垦西-罗家油区稠油成因 [J].
陈建渝 ;
李水福 ;
田波 ;
魏世平 ;
杨晓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78-83
[9]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和分布 [J].
胡见义 ;
徐树宝 ;
童晓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6,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