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与大油气田的分布及地质构造背景

被引:15
作者
李晶 [1 ]
孙婧 [2 ]
陶明信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资源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油气资源; 探明储量; 储产比; 油气聚集区; 典型大油气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世界探明油气储量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最为丰富。全球大油气田的分布可划分为27个聚集区,其构造类型可归纳为6类。从构造背景分析,以被动边缘型和大陆裂谷型大油气田为主。笔者扼要而综合性地介绍全球油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油气储产比、大油气田聚集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大油气田的发现与分布特征及其在油气储量中所占的比重与作用,大油气田形成区的大地构造类型,进而举例介绍典型大油气田的地质概况,如典型大油气田加瓦尔油田和乌连戈伊气田的油气地质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新疆吐哈盆地的两种构造单元体系 [J].
陶明信 .
地质通报, 2010, 29(Z1) (Z1) :297-304
[2]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J].
戴金星 ;
邹才能 ;
陶士振 ;
刘全有 ;
周庆华 ;
胡安平 ;
杨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473-484
[3]   世界大气田分布特征 [J].
白国平 ;
郑磊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2) :161-167
[4]   生物气分布特征和成藏条件 [J].
郭泽清 ;
李本亮 ;
曾富英 ;
史占祯 ;
张绍胜 ;
孔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3) :407-413
[5]   乌连戈伊气田形成机制及其启迪 [J].
王晓锋 ;
刘文汇 ;
郑建京 ;
徐永昌 .
天然气工业, 2006, (05) :29-32+18
[6]   近年来我国发现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点与21世纪初天然气勘探前景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红军 ;
钱凯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6) :687-692
[7]   世界巨型气田近十年的变化分析 [J].
张抗 .
天然气工业, 2004, (06) :127-130+17
[9]   裂谷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J].
陶明信 ;
黄华芳 ;
陈效玉 .
地质论评, 1989, (04) :359-365+393
[10]  
世界气田图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国玉等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