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18
作者
许学斌 [1 ]
袁政安 [1 ]
金汇明 [1 ]
肖文佳 [1 ]
顾宝柯 [1 ]
陈敏 [1 ]
冉陆 [2 ]
刁保卫 [2 ]
崔志刚 [2 ]
机构
[1]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脉冲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爆发; 污染源;
D O I
10.19428/j.cnki.sjpm.2009.04.001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菌株,了解上海市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2002—2007年肠炎沙门菌食品株来源并与肠炎沙门菌腹泻株作耐药性比较;对2006—2007年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表型验证、药敏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在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病例中列首位,而80%的食品株源自禽及禽肉制品,食品株的抗生素耐药性高于腹泻株。2007年肠炎沙门菌腹泻株的耐药谱和2006年有较大差异。包括13株食品株在内共76株肠炎菌株可分为21种PFGE带型,遗传同源性接近80%,优势带型依次为3型(34株)、1型(12株)、2型(5株)和5型(5株),除2型外均发现有与腹泻株同型的食源株。2006和2007年的PFGE 1/2型病例分别为4例和12例。[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病例与食用污染的鸡肉等禽类制品有密切关系,PFGE 3型肠炎沙门菌是目前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株的优势菌型,2007年发现由鹅肝传播的1/2型肠炎沙门菌可能是3型的变异株并有取代之成为流行菌株的趋势。开展对腹泻病例和食物链的综合监测和以实验室为主的实时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爆发和追溯污染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2+195 +1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上海市沙门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顾宝柯
    袁政安
    金汇明
    许学斌
    林亚萍
    陈敏
    肖文佳
    [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03) : 245 - 247+251
  • [2] 沙门菌检测方法的优化
    许学斌
    顾宝柯
    陈敏
    金汇明
    陈悦
    [J]. 检验医学, 2007, (06) : 677 - 680
  • [3] 富营养预增菌液在肉制品沙门菌常规检测方法中替代效果研究
    许学斌
    顾宝柯
    袁政安
    胡培玉
    席曼芳
    姜华
    [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 (07) : 633 - 635+664
  • [4] 免疫磁珠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
    许学斌
    顾宝柯
    金汇明
    胡培玉
    [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03) : 202 - 204
  • [5]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lasmid profiles and phage types for the human isolate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obtained over 13 years in Taiwan
    Pang, JC
    Chiu, TH
    Chiou, CS
    Schroeter, A
    Guerra, B
    Helmuth, R
    Tsen, HY
    [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5, 99 (06) : 1472 - 1483
  • [6]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美)P.R.默里(PatrickR.Murray)等著;徐建国等主译;.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