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芽山典型植被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及碳储量

被引:55
作者
武小钢
郭晋平
杨秀云
田旭平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芦芽山;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全氮; 容重; 含水量; 粘粒含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基于芦芽山沿海拔梯度分布的灌丛草地、针阔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四类典型植被下土壤剖面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上层SOC含量最高,最大值往往出现在10—20 cm层,然后向下逐渐减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剖面上层最大值向下降低过程中,某深度土壤剖面层段有机质含量急剧减小。亚高山草甸剖面这一深度为20 cm,寒温性针叶林剖面为50 cm,针阔混交林剖面为20 cm,灌丛草地剖面为40 cm。0—10 cm层各植被类型间SOC含量差异不显著;10—20 cm层,亚高山草甸和寒温性针叶林SO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20—50 cm层,亚高山草甸SOC含量与灌丛草地接近,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低于寒温性针叶林。植被类型对有机碳剖面分布影响较大。土壤剖面各层有机碳含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弱的负相关,与深层黏粒和粉粒含量正相关,在30—50 cm正相关性显著。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SOC含量与土壤总氮含量、含水量和容重显著相关,寒温性针叶林SOC含量与全氮含量显著相关,针阔混交林SOC含量则与总氮含量和土壤容重显著相关,而灌丛草地SOC含量与容重显著相关。在20 cm深度,4种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不显著;50 cm深度亚高山草甸、寒温性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草地,5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299,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3009 / 30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J].
李顺姬 ;
邱莉萍 ;
张兴昌 .
生态学报, 2010, 30 (05) :1217-1226
[2]   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土壤系统耦合的影响 [J].
江源 ;
章异平 ;
杨艳刚 ;
徐军亮 ;
李俞萍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837-846
[3]   川西沿海拔梯度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 [J].
向成华 ;
栾军伟 ;
骆宗诗 ;
宫渊波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1025-1034
[4]   森林类型对土壤表层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J].
赵安玖 ;
胡庭兴 ;
陈小红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0) :1748-1756
[5]  
祁连山北麓山体垂直带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张鹏,张涛,陈年来.应用生态学报. 2009(03)
[6]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 [J].
徐侠 ;
陈月琴 ;
汪家社 ;
方燕鸿 ;
权伟 ;
阮宏华 ;
徐自坤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39-544
[7]   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地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 [J].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杨元合 ;
郭兆迪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4) :545-552
[8]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关系——植被景观的类型及其排序 [J].
程占红 ;
张金屯 ;
吴必虎 ;
牛莉芹 .
生态学报, 2006, (06) :1940-1946
[9]   芦芽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和群落的二维格局分析 [J].
张金屯 .
生态学报, 2005, (06) :1264-1268
[10]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J].
姜勇 ;
张玉革 ;
梁文举 ;
闻大中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3) :5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