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耕地非农化的空间过程与扩散路径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被引:12
作者:
任平
[1
,2
]
吴涛
[1
,2
]
周介铭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非农化;
空间格局;
扩散路径;
城乡结合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法,揭示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过程和规律,并通过非农化重心曲线分析其空间扩散路径,从而为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空间分析、重心模型等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结果:(1)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较为明显,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城镇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区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但2009—2013年与2005—2009年相比,这种不均衡性有所减弱;(2)以耕地非农化指数为等级划分标准的高等别非农化区的行政村集中分布西部平原城镇周边区域,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2005—2009年与2009—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区数量关系及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3)2005—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呈现出由高到低从城乡结合部外围区域向城镇中心回旋的趋势,以2005—2009年为基础,2009—2013年高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向西移动,而低等级向东移动,耕地非农化总体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1861.32 m。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较好揭示了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扩散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94
+9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