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中”号小偃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24
作者
祁适雨
肖志敏
辛文利
孙连发
张延滨
何孟元
卜秀玲
韩方普
辛志勇
马有志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
[2] 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远中”号小偃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的近缘植物。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长期从事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有性杂交研究工作。这期间,不仅总结出以小麦为母本,与中间偃麦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和后代连续选择的有效方法,先后育成了兼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多个小麦良种,而且在国内首先创造和培育出兼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物种——八倍体小偃麦,即远中1~7 等。经与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采用细胞学及分子水平原位杂交鉴定,这批“远中”号小偃麦为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除远中1 为混倍体外,其余均为2n= 56 条染色体,主要性状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结实正常、抗逆性强,是多种小麦病害的抗源。黑龙江、陕西、福建省农科院等单位以其为中心亲本与小麦杂交和回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多种真菌病害和国内条锈最新生理小种的新品种,现已成为国内外小麦育种的主要种质资源,倍受国内外育种家和学者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异源八倍体小偃麦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J].
白瑞珍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5, (04) :45-46
[2]   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 [J].
辛志勇 ;
徐惠君 ;
陈孝 ;
林志珊 ;
周广和 ;
钱幼亭 ;
成卓敏 ;
P.J.Larkin ;
P.Banks ;
R.Appels ;
B.Clarke ;
R.I.S.Brettell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01) :36-42
[3]   两套小冰麦异附加系的建立 [J].
何孟元 ;
徐宗尧 ;
邹明谦 ;
张汉 ;
陈大伟 ;
朴贞三 ;
郝水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8, (11) :1161-1168
[4]   小偃麦异属附加系——远中1的选育 [J].
孙善澄 ;
祁适雨 ;
于光华 ;
张玉兰 ;
于世选 ;
白瑞珍 ;
徐国峰 ;
周晓震 ;
宋凤英 ;
刘景松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5, (02) :1-6
[5]   不同倍性小黑麦在三属杂交中的利用 [J].
白瑞珍 ;
于光华 ;
刘景松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5, (01) :50-53
[6]   春小麦新品种—龙麦10的选育 [J].
祁适雨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4, (02) :18-22
[7]   小麦育种与远缘杂交 [J].
祁适雨 .
世界农业, 1983, (07) :23-25
[8]   小偃麦新品种与中间类型的选育途径、程序和方法 [J].
孙善澄 .
作物学报, 1981, (01) :51-58
[9]   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研究——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 [J].
钟冠昌 ;
高国安 .
作物学报, 1980, (04) :219-224+261
[10]   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减数分裂稳定性和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J].
管启良 .
作物学报, 1980, (03) :129-13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