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分析附视频

被引:54
作者
陈飞
樊太亮
高志前
于喜通
庞正炼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物源方向; 三角洲沉积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古水流、重矿物特征研究、粒度分析、薄片骨架矿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延长组存在有东北、西南、东南和西部4个方向物源.依据物源方向、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深水重力流4种沉积体系,即东北方向的富县三角洲、东南方向的庙湾-宜君-黄陵三角洲、西南方向的彬县-长武三角洲,以及正西方向的庆阳-合水三角洲.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分布关系,认为油气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其叠合部位,以及深水区的砂质碎屑流和浊积体等能构成岩性圈闭的储集岩体内.沉积物源的研究和沉积体系演化的分析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32+109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地区晚三叠世延长期长8沉积期物源与沉积体系研究 [J].
杨斌虎 ;
白海强 ;
戴亚权 ;
查理 ;
李健 ;
靳文奇 ;
刘新菊 .
古地理学报, 2008, (03) :251-259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 [J].
罗静兰 ;
李忠兴 ;
史成恩 ;
李建 ;
韩永林 ;
王海宏 ;
李进步 ;
王成玉 .
地质通报, 2008, (01) :101-111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J].
杨华 ;
刘显阳 ;
张才利 ;
韩天佑 ;
惠潇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1-6
[4]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两种不同类型边缘层序构成及对构造活动响应[J]. 杨明慧,刘池洋,郑孟林,兰朝利,唐玄.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中下部古物源与沉积体空间配置 [J].
王世虎 ;
焦养泉 ;
吴立群 ;
刘显阳 ;
杜金良 ;
黄锦绣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201-208
[6]   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 [J].
刘池洋 .
石油学报, 2007, (01) :1-7
[7]   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以陕北安塞三角洲露头为例 [J].
张兴阳 ;
罗平 ;
顾家裕 ;
罗忠 ;
刘柳红 ;
陈飞 ;
张玄杰 .
沉积学报, 2006, (04) :540-548
[8]   富县探区延长组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张新建 ;
张剑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1) :49-52
[9]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物源及古水流体系研究 [J].
姜在兴 ;
邢焕清 ;
李任伟 ;
罗冬香 .
现代地质, 2005, (02) :247-252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 [J].
杨友运 .
地质通报, 2005, (04) :36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