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被引:45
作者
和红
杨洋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健康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抑郁; 自杀; 回归分析; 学生;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5.01.024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地区6所高校抽取的1 1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对影响大学生抑郁及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有398名大学生存在抑郁状况,占33.56%;307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占25.89%。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状况、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以及专业满意度可直接影响自杀意念,路径系数分别为0.280,-0.105,0.194,-0.102;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宗教信仰、家庭和睦状况、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满意度可通过影响抑郁状况而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结论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比例较高。高校应加强自杀预警和干预体系,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自杀意念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冰蔚 .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08) :1086-1088
[2]   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大学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张亚利 ;
徐东 ;
童永胜 ;
杨甫德 ;
况利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5 (11) :862-866
[4]   大学生自杀的客观因素分析 [J].
郑晓娜 ;
金日明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 31 (04) :137-139
[5]   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社区成年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童永胜 ;
李可进 ;
张亚利 ;
张艳萍 ;
徐东 ;
牛雅娟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04) :250-255
[6]   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关系 [J].
李艳兰 .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02) :139-140
[7]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研究 [J].
邱桂平 ;
张丽锦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9 (15) :6-8
[8]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J].
王君 ;
张洪波 ;
王莉娜 ;
胡海利 ;
朱军礼 ;
吴红花 ;
陈琳 ;
张正红 .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01) :32-33
[9]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倾向现状研究 [J].
曾琳娜 ;
陈振业 .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10) :863-864
[10]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J].
周德新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5)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