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孔隙形成期次与溶蚀机理——以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为例

被引:32
作者
钟大康 [1 ]
朱筱敏 [1 ]
周新源 [2 ]
王昭明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关键词
志留系; 沥青砂岩; 次生孔隙类型; 形成期次; 溶蚀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显微镜鉴定结果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次生孔隙可分为石英及硅质岩屑颗粒边缘溶孔、石英次生加大边溶孔、长石及火山岩岩屑溶孔以及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孔4种类型。根据成岩序次研究,结合烃源岩成熟史、油气成藏史以及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它们分别形成于志留纪末—泥盆纪初、泥盆纪—二叠纪末、白垩纪和第三纪4个时期。第一、三、四期的溶蚀作用主要与下伏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有关,第二期的溶蚀作用与古油藏破坏烃类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有机酸有关。溶蚀作用受岩性、古油藏抬升受破坏程度以及与断层的关系控制。溶蚀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前滨相带,尤其是塔中I号断层附近或志留系抬升暴露较严重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161 +1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预测 [J].
朱筱敏 ;
钟大康 ;
赵澄林 ;
顾家裕 ;
王招明 ;
周新源 .
科学通报, 2002, (S1) :30-35
[2]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 [J].
朱筱敏 ;
王贵文 ;
谢庆宾 .
古地理学报, 2001, (02) :64-71
[3]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J].
刘洛夫 ;
赵建章 ;
张水昌 ;
方家虎 ;
肖中尧 .
石油学报, 2000, (06) :12-17+127
[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 [J].
刘洛夫 ;
赵建章 ;
张水昌 ;
方家虎 ;
肖中尧 .
沉积学报, 2000, (03) :475-479
[5]   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 [J].
陈丽华 ;
赵澄林 ;
友亮 ;
王雪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77-79+10
[6]   塔北三叠、侏罗系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的成因 [J].
王正允 ;
王方平 ;
林小云 ;
吴东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3)
[7]   长石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史基安,晋慧娟,薛莲花 .
沉积学报, 1994, (03) :67-75
[8]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123
[9]  
塔里木石油地质新进展. 朱筱敏,管守锐,王贵文. 科学出版社 . 1996
[10]  
The chemistry of secondary porosity. SURDAM R C,BOESE S W,CROSSEY L J. AAPG Memo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