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镇化的思维解决农村教育城镇化的问题——兼谈农村教育城镇化之争

被引:12
作者
刘秀峰 [1 ]
代显华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成都大学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农村城镇化; 农村教育城镇化; 农村教师; 农村学生; 寄宿制学校;
D O I
10.13627/j.cnki.cdjy.2020.09.005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2001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学术界围绕农村教育城镇化及农村教育的走向展开了学术争鸣,一些学者主张以学校进城为主导的农村教育城镇化,而另一些学者反对农村教育城镇化,主张农村教育的本土探索与发展。当前,反对农村教育城镇化的一方暂居上风,引领了国家农村教育政策的走向。目前,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体现为:办学条件虽然得到改善,但学校教育经费仍显不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严重,且向城流动的心理仍明显,农村教师在城乡间"候鸟化"工作成为常态;农村学生向城性流动仍很明显,一些地区呈现出低龄化、跨区域的流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仍有很大必要,但多维持现状等。基于此,文章提出农村教育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应尊重城镇化发展的规律,以城镇化的思维解决农村教育城镇化的问题,就是要正视农村教育城镇化,以城镇化的思维去理解农村学校的撤并与进城等农村教育城镇化的问题;顺应人口城镇化的趋势,用城镇化的思维、办法,顺势而为,去化解人口城镇化所引发的问题;当下最应该做的是扩大县城教育规模,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