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热带辐合带的季节内振荡及其与热带气旋发生阶段性的关系
被引:12
作者:
刘舸
[1
,2
]
孙淑清
[1
]
张庆云
[1
]
应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热带辐合带;
越赤道气流;
季节内振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热带气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研究了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上对流强度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与热带气旋生成频数阶段性变化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它与越赤道气流、赤道西风和ITCZ北侧偏东风季节内振荡的关系。研究发现:(1)ITCZ对流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30~60d振荡,西太平洋(5°N20°N,120°E150°E)范围内的热带气旋约有2/3发生在30~60d振荡的活跃位相。(2)ITCZ季节内振荡在热带地区表现为向东传播的特征,而在副热带地区(25°N35°N)表现出清晰的西传特征。在ITCZ季节内振荡较强年,振荡在由赤道传播至15°N左右时,与北面向南传播的振荡在该纬度附近汇合,对流强度增强,使热带气旋在此期间频繁发生。而在弱年,振荡由赤道一直向北传播至30°N附近,15°N附近的ITCZ对流较弱,热带气旋生成偏少。(3)赤道西风、105°E110°E越赤道气流和ITCZ北侧的偏东风气流本身也存在30~60d振荡。这三支气流的30~60d振荡与ITCZ的季节内强弱变化密切相关。然而,相比之下偏东风气流的30~60d振荡和ITCZ对流强弱的30~60d振荡对应关系略差。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8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