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红壤地区稻-稻-草轮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45
作者
王华 [1 ]
黄宇 [1 ]
阳柏苏 [2 ]
黄璜 [1 ]
张芬 [3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
[2] 中南林学院
[3]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
稻-草轮作; 黑麦草;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功能; 红壤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中亚热带红壤地区,利用定位研究方法,比较了5种不同的轮作模式,即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3/4黑麦草‖1/4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冬闲,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稻作系统相比较,在稻-草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物理性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动物数量增加。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定量地评价了5种轮作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水分贮存功能”(AW E)、“土壤结构退化抑制功能”(RSSD)、“稻田作物品质和产量维持功能”(SCOP)其评价值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SQ I)都是稻-稻-3/4黑麦草‖1/4紫云英、稻-稻-黑麦草、稻-稻-紫云英3种轮作模式大于常规稻作模式,其中以稻-稻-3/4黑麦草‖1/4紫云英表现最优;“促使水分运移、提高水分有效性功能”(FWM A)功能在5种轮作模式中其评价值相等。结果还表明,土壤质量指数(SQ I)、土壤退化指数(SD I)和生物肥力指数(B IF)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此3种评价方法都能有效地评价研究试区稻田土壤质量。土壤退化指数(SD I)表明,稻-草轮作模式稻田土壤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常规稻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有轻微下降。稻田土壤蚯蚓丰富度与土壤质量指数(SQ I)、土壤退化指数(SD I)和生物肥力指数(B IF)都成显著的正相关,蚯蚓的丰富度可指示本研究试区稻田土壤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271 / 32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J].
黄宇 ;
汪思龙 ;
冯宗炜 ;
高洪 ;
王清奎 ;
胡亚林 ;
颜绍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2199-2205
[2]   南方红壤地区种植龙须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黄宇 ;
王华 ;
冯宗炜 ;
邹冬生 .
生态学报, 2003, (12) :2599-2606
[3]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J].
刘守龙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4) :278-283
[4]   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 [J].
张华 ;
张甘霖 ;
漆智平 ;
赵玉国 .
土壤学报, 2003, (02) :186-193
[5]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Ⅴ.稻田冬种黑麦草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
辛国荣 ;
杨中艺 ;
徐亚幸 ;
陈三有 ;
郭仁东 .
草业学报, 2000, (02) :17-23
[6]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与应用 [J].
陈三有 ;
杨中艺 ;
辛国荣 .
草原与草坪, 2000, (01) :32-34
[7]   草地农业效益研究——以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为例 [J].
李玉元 ;
张桂荣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0, (01) :61-65
[8]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根际效应3.黑麦草根系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J].
辛国荣 ;
岳朝阳 ;
李雪梅 ;
杨中艺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6) :95-97
[9]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根际效应 Ⅱ.冬种黑麦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 [J].
辛国荣 ;
岳朝阳 ;
李雪梅 ;
杨中艺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5) :79-83
[10]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应用效益初探(案例研究) [J].
杨中艺 ;
辛国荣 ;
岳朝阳 ;
陈三有 ;
梁正芝 ;
陆正怀 ;
张育英 ;
罗汝根 ;
蓝文标 .
草业科学, 1997, (06)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