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油气成藏

被引:89
作者
张功成 [1 ]
屈红军 [2 ]
刘世翔 [1 ]
谢晓军 [1 ]
赵钊 [1 ]
沈怀磊 [1 ]
机构
[1] 中海油研究总院
[2] 不详
关键词
边缘海构造旋回; 盆地类型; 烃源岩; 深水扇; 生物礁; 生烃凹陷; 成藏组合; 深水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包括古南海形成与萎缩及新南海形成与萎缩2个旋回。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盆地分布与性质,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南沙地块区盆地为漂移裂谷盆地,南部为复合型活动大陆边缘挤压盆地,西部为转换大陆边缘剪切拉张盆地,东部为俯冲大陆边缘增生楔盆地,深水区盆地主要分布在陆坡区和南沙地块上。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主力烃源岩发育与类型,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始新世陆相、渐新世早期海陆过渡相、渐新世晚期海相3套烃源岩;南沙漂移裂谷盆地发育晚白垩世—早渐新世1套陆源海相烃源岩;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渐新世、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3套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3套海陆过渡相烃源岩。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大型储集体的形成,南海北部深水区发育4套储集体以深海扇为主,南沙地块发育2套储集体以三角洲与生物礁为主,南海南部以深水扇和生物礁为主;在大河入海口前缘的区域形成大型水道砂体等碎屑岩储集体,在隆起区形成生物礁滩。边缘海旋回控制深水区储盖组合,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油气成藏组合主要为渐新统—上新统,南沙地块区主要为始新统—渐新统下部,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成藏组合为渐新统—上新统,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成藏组合为渐新统—中新统。南海深水区主要油气藏类型与构造圈闭、深水扇及生物礁相关。南海深水区成盆、成烃、成藏特征受控于边缘海构造旋回,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 [J].
张功成 ;
米立军 ;
屈红军 ;
张厚和 ;
谢晓军 ;
胡圣标 ;
张义娜 .
石油学报, 2013, 34(S2) (S2) :1-14
[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富气凹陷形成控制因素与勘探实践——以陵水凹陷为例 [J].
沈怀磊 ;
张功成 ;
孙志鹏 ;
何玉平 ;
杨东升 ;
张义娜 .
石油学报, 2013, 34(S2) (S2) :83-90
[3]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 [J].
张功成 ;
谢晓军 ;
王万银 ;
刘世翔 ;
王一博 ;
董伟 ;
沈怀磊 .
石油学报, 2013, 34 (04) :611-627
[4]   深水重要油气储层——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 [J].
王振峰 .
沉积学报, 2012, 30 (04) :646-653
[5]   西北沙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J].
马良涛 ;
王春修 ;
牛嘉玉 ;
郑求根 ;
雷宝华 .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28 (07) :36-43
[6]   中国近海海域烃源岩和油气的分带性 [J].
李友川 ;
邓运华 ;
张功成 .
中国海上油气, 2012, 24 (01) :6-12
[7]   全球深水盆地群分布格局与油气特征 [J].
张功成 ;
米立军 ;
屈红军 ;
冯杨伟 ;
范玉海 .
石油学报, 2011, 32 (03) :369-378
[8]   越南南部湄公盆地地质构造与沉积特征 [J].
孙桂华 ;
高红芳 ;
彭学超 ;
吴峧岐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 30 (06) :25-33
[9]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J].
施和生 ;
柳保军 ;
颜承志 ;
朱明 ;
庞雄 ;
秦成岗 .
中国海上油气, 2010, (06) :369-374
[10]   “源热共控论”:来自南海海域油气田“外油内气”环带有序分布的新认识 [J].
张功成 ;
朱伟林 ;
米立军 ;
张厚和 ;
梁建设 ;
屈红军 .
沉积学报, 2010, 28 (05) :987-1005